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三)结构家庭治疗法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理论背景创立者:米纽秦(Minuchin) 创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 创立原因: 米纽秦早年曾在美国的贫民窟中使用盛极一时的心理分析治疗法去帮助边缘青少年,但他发现效果有限。对他们来说,直接通过改变他们的交往方式,使他们获得新的体验,感受和行动,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由此,结构家庭治疗法的一个特点:着重交往的过程,而不只是谈话的类容。 他有关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主要著作:《家庭与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技巧》《心理生理病家庭》2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米纽秦的理论观点: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3.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5.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随;3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基本概念与假设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以一些对家庭动力与组织的基本假设为前提的,据此判断正常家庭与功能失调家庭。 (一)家庭系统 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 每个成员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成员的变化会影响家庭,同样,家庭的变化也会影响成员。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认为:单独地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并不能达成对家庭的了解,要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具体交往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与相处方式,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的结构。由于家庭系统内部成员的影响是相互的,所以很难分辨谁是因,谁是果,因此,要用“循环因果”的观念才能正确认识。4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二)家庭结构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了解家庭结构或组织的一条途径。”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来具体把握家庭结构。 1.次系统 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还可划分成较小的系统,叫做次系统。一个次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成员,例如:夫妇次系统(妻子与丈夫)亲子次系统(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等。 当一个次系统的家庭成员占据或侵犯一个其不属于的次系统时,表明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结构治疗法最关心的是:确保确保父母次系统与儿女次系统适当隔离。5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2.边界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边界,使它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同时,次系统也有边界。如果家庭内没有形成边界,那么,分工就会出现混乱,家庭就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家庭内的次系统的边界过分僵化缺乏渗透性时,次系统之间就完全隔离了,也不利于家庭正常功能的发挥。3.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承担着特定的角色,不同的角色界定着不同的责任与权力义务关系。家庭也要弹性地帮助其成员让完成任务,例如:父亲的亡故可能是年少的儿子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担负其父亲的角色。6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4.权力构架 是指家庭中谁作决定,怎样做决定,谁是支配者,谁是被支配者等。例如:父母有权力管教子女。权力混乱的家庭:全家围着独生子转,祖父母袒护,父母放任。(三)病态的家庭结构 纠缠与疏离:各次系统之间的边界模糊或混淆,该开放不开放,该封闭不封闭,导致家庭角色混乱,造成家庭成员的问题。例如:夫妻吵架,母亲向儿子倾述,久而久之母亲与儿子形成同盟,使夫妻感情,父子感情疏远,这里母子之间的是纠缠,夫妻之间是疏离。 联合对抗:纠结与疏离往往使家庭中某些成员结成同盟,而与其他相互疏远乃至对立。7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三角缠 是通过第三方实现互动,如夫妻通过子女传话,通过打骂子女发泄夫妻间的不满。 倒三角 一些家庭由于父母性格软弱,导致子女支配父母。8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方法与技巧结构家庭治疗法的过程包括:进入评估介入 1.进入家庭 工作者在家庭治疗中有三种立场与模式: 贴近的立场:工作者犹如一名家庭成员,表达自己对家庭结构联盟规则的看法,使家庭直面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 中间的立场:工作者采取中立主动聆听的立场,了解家庭成员的看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