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TP
()酶与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
易混易错梳理
一、酶
1.酶本质的探索
2.酶的本质和作用原理
1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主要)
来源一般活细胞中均能产生
生理功能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
()酶的作用机理
酶和其他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分析如下:
①图中ac和bc段分别表示无催化剂催化和有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
b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在纵轴上向上移动。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
1
供能量。
3.酶的特性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图1)
图1图2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催化剂只会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图2)
AAAA
①在反应物中加入酶,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催化反应物的反应。
ABBA
②在反应物中加入酶,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不催化反应物的反应。
(3)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图a
图b图c
①图a说明:①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将减
pH
弱;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不同的酶最适不同。
②图b说明: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
化作用将减弱;低温只会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会使酶失活。
③图c说明: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5.酶相关实验探究的“宜”与“不宜”
(1)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
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2)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O)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
22
2
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
验结果。
(3)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
pHpHpH
的调至实验要求的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前,让反应
物与酶接触。
4.有关酶的易错点
(1)酶并不都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2)酶不仅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在细胞外和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3
()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能量。
4
()酶并不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5)适量增加酶的浓度会提高反应速率,但生成物的量不会增加;若适当增加反应物的浓
度,提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