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PBAT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21.8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1

《PBAT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北京通标华信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出,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名称为《PBAT生物降解性能评价》。

(二)项目背景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增强,PBAT作为一种典型的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在包装、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当前市场上PBAT材料及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生物降解率不达标、崩解时间过长、生态毒性风险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标准,导致产品性能无法有效评估,监管难度大,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1.技术发展需求

PBAT的生物降解过程受环境条件、材料配方等多因素影响,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差异显著。现有检测方法分散,缺乏系统性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降解行为和生态安全性。制定统一标准可引导企业优化配方和工艺,推动降解技术创新。

2.环保与监管需求

我国对可降解材料的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如GB/T41010《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但针对PBAT的专项评价标准缺失,导致市场准入和监管缺乏科

2

学依据,亟需通过标准明确生物降解率、崩解时间、生态毒性等核心指标,确保产品符合环保要求。

3.市场规范需求

部分企业存在性能虚标、夸大宣传等问题,消费者和下游应用行业(包括食品包装、农业地膜)难以准确判断产品质量。统一的评价标准可提升市场透明度,促进优质产品推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目的意义

1.目的

(1)规范评价体系

建立涵盖生物降解率、崩解时间、生态毒性等指标的多层次评价体系,明确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为PBAT材料及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统一依据。

(2)保障生态安全

通过毒性试验(包括蚯蚓、鱼类、溞类急性毒性)评估材料降解过程中对环境生物的影响,防范生态风险,确保产品在受控堆肥、土壤、水性环境中的安全性。

(3)引导产业升级

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降解性能,促进PBAT材料在高端领域(包括医用、食品接触制品)的应用,助力绿色包装和循环经济发展。

2.意义

(1)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的指标设计和严格的试验方法,倒逼企业优化配方,

3

提高生物降解效率和环境适应性,减少“伪降解”产品流通。

(2)支撑监管执法

为监管部门提供量化的检测标准和判定规则,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执法效率,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3)促进可持续发展

符合全球绿色制造趋势,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增强我国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北京通标华信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海格电控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锐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冒爱民、孙彦平、王昊君、乐志斌、夏卫彬、陈雪荣、裴愉、朱军。

(五)主要起草过程1.文本调研

2024年10月启动了文本的调研工作,并与2025年1月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2.标准立项

2025年1月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请,于2025年2月13日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

3.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3月,起草组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汇总处理,确定了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2025年4月15日,《PBAT生物降解性

4

能评价》形成标准初稿。4.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5年5月8日,起草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以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的规定起草。

(二)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本标准规定了PBAT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试验方法、评价结果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PBAT树脂及其制品的生物降解性能评价。

(三)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指标体系合理性

生物降解率:设定180d内受控堆肥≥90%、土壤≥60%、水性环境≥70%的Ⅰ级要求,参考GB/T41010等标准,结合PBAT在不同环境中的降解特性,确保材料完全降解。

崩解时间: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堆肥≤90d、土壤≤180d、水性环境≤120d的Ⅰ级标准,反映材料物理形态破坏速度,避免长期残留。

生态毒性:通过蚯蚓、鱼类、溞类毒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