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 DNA复制的特点课件.ppt
文件大小:1.78 MB
总页数:6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2.DNA复制的几种方式

(1).线性DNA复制的方式

多数为双向复制,多个起始位点,复制叉处有眼状结构,称为复制眼。

;线性DNA复制子末端复制;端粒结构;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2).环状DNA复制方式

A.θ复制

;B.滚环复制也叫σ复制

;C.置换式(Displacementform)又称D环复制

两条链的合成高度不对称,一条链迅速合成出互补链,另一条则形成游离的单链环(D-环)

线粒体和叶绿体

DNA的复制方式;DNA复制的调控;真核细胞DNA的复制调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课后复习题:

DNA半保留复制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复制子

复制叉

如果细菌环状染色体的复制是双向的,并且从固定的复制起点开始,每个复制叉以16um/min的速度移动,细菌染色体长1280um,完成整个染色体复制需要多少时间?当细菌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每20min分裂一次,也就是说第一轮复制尚未完成就开始第二轮复制,此时染色体有几个复制叉?

;DNA损伤的后果;五、DNA的修复;1.错配修复;错配修复;2.直接修复;DNA紫外线损伤的光复合酶直接修复;3.碱基切除修复;缺失碱基位点;BaseExcisionRepair;4.核苷酸切除修复;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组修复–人);5.DNA的重组修复;6.SOS修复

;1、反向重复序列与二级结构

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repeatitivesequenceorinvertedrepeatsIR)又称回文序列(廻文):指两段同样的核苷酸序列同时存在于一个分子中,但具有相反的方向.

有时也有不完全相同的情况RNA和DNA中都可能存在

此外还可有directedrepeatitivesequence---正向重复序列;C;反向重复序列间间隔较短或无间隔;*较短的回文序列可能是作为一种信号

如: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一些调控蛋白的识别位点;六、转座;1.转座子的概念及发现;转座元件首先是由BarbaraMcClintock于40年代在玉米的遗传学研究中发现的,她称之为控制元件(controllingelement),因为它不仅能够在基因组内转移,而且还能够改变基因的活性并引起功能的改变。

现在认为转座子存在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2特点:

?转座子是基因组的正常组成成分,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噬菌体或质粒DNA)。

?不必借助同源序列就可移动的DNA片段,即转座作用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序列无关。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有转座子。

?转座序列可沿染色体移动,甚至在不同染色体间跳跃。

?转座以很低的频率发生,而且转座子的插入是随机的,;3种类与特征;A插入序列;每种IS元件具有不同序列,但有共同的组织形式;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B复合转座子

?表示法:通常以Tn和后面加上数码表示,

如Tn903。

?结构:a.除有转座酶基因外还有其它表型基因,

如:抗药基因,使宿主具表性效应。

b.两侧有重复序列。

c.有的转座子的重复顺序就是IS。

?功能:和IS一样可以从一个位点转座到另一个位点。;;a)TnAfamily;b)两端重复序列为IS的复合转座子;;?当两个IS组件相同时,其中任一个都可行使转座功能;4.转座发生的机制;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1)复制型转座模式(replicativetransposition);复制型转座;3)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transposition)

转座子从供体一个位点转移到受体新位点处,供体

位点留下缺口,受到损伤(严重时致死)或宿主修复系

统识别修复。

只需转座酶;转座元件作为一个物理实体直接由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分子生物学第四次课DNA复制的特点;除了引起在新部位序列插入的简单分子间转座之外,转座子还能促进其他类型的DNA重排。

任何一对正向重复序列之间的重组会导致它们的序列的缺失;而一对反向重复序列之间的交互重组可能使重复序列之间的序列被倒位,而重复序列本身被保留。;分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