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规范基本要求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文明礼貌用语
01
语言标准与合宜性
03
语调与表达技巧
04
语言内容禁忌
05
自我对照评价
01
PART
语言标准与合宜性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基本工具。
讲普通话要标准
讲普通话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在公共场合和正式场合,讲普通话要清晰、准确、流畅,避免出现方言和语音不清的情况。
讲现代话要合时宜
现代话是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交流需要的语言,包括新词、新义、新用法等。
01
讲现代话要关注时代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时的词汇和语法。
02
在与年轻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要适当使用现代话,以便更好地沟通。
03
语言浅显、形象、易懂
浅显的语言是指用词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深奥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
01.
形象的语言是指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02.
易懂的语言是指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让读者或听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03.
02
PART
文明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
交流中尊重他人观点,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尊重他人
友好沟通
用友善的语气和他人交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交流中,应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展现文明素养。
用语文明礼貌
尊重学生,避免粗口
尊重学生人格
与学生交流时,应尊重其人格和权利,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
避免粗口
文明表达
严禁使用脏话、粗俗语言,树立良好榜样。
用文明、恰当的方式表达意见,避免语言冲突。
1
2
3
鼓励与正面引导
鼓励为主
在教育学生时,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03
02
01
正面引导
引导学生关注正面信息,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品质。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其继续努力。
03
PART
语调与表达技巧
语音适度
语音高低适中
说话时要控制好音高,不要过高或过低,以免给对方造成听觉上的不适。
音量大小适当
根据场合和对方的听力情况,合理调整音量,确保信息传递的清晰度。
适时调整语调
根据语境和情感需要,灵活运用升调、降调等语调变化,增强表达效果。
说话速度过快容易让人听不清、理解不了,影响沟通效果。
语速适中
语速不宜过快
说话速度过慢可能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让对方感到沉闷。
语速不宜过慢
在交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语速,有助于对方理解和接受信息。
保持稳定语速
确保每个字的发音都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发音清晰
准确发音
说话时要注意吐字清晰,避免含糊不清,影响沟通效果。
吐字清晰
尽量纠正自己的方言口音,以便更好地与各方人士进行交流。
纠正方言口音
04
PART
语言内容禁忌
粗口
使用粗鲁、不礼貌的语言,如脏话、粗俗词语等,会伤害他人感情,引起冲突。
训斥
用严厉或苛刻的语言指责他人,会让他人感到委屈和不满,破坏人际关系。
忌粗口与训斥
侮辱
用恶意的言语或行为伤害他人尊严,践踏他人人格,是极不道德的行为。
讽刺
用含蓄的方式指责或嘲笑他人,虽然可能不直接表达攻击,但会伤害他人感情。
忌侮辱与讽刺
没有根据的言论,不实的谣言或夸大其词的话语,会误导他人,破坏信任。
妄言
说话没有条理,语无伦次,让人难以理解,容易引起误会和困惑。
乱言
忌妄言与乱言
05
PART
自我对照评价
是否使用正确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准确性
自我语言标准评估
表达是否简练、清晰,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简洁性
是否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标准,以提升语言的专业度和可信度。
专业性
是否全面表达思想和观点,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完整性
尊重他人
用友善和包容的语言对待他人,营造和谐友好的交流氛围。
友善待人
礼貌用语
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展现良好的教养和素质。
在交流中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避免攻击性和贬低性的言辞。
文明礼貌用语实践
积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理解并回应对方的需求和关切。
善于倾听
确保自己的表达清晰、有条理,避免模糊不清和含糊其辞。
表达清晰
01
02
03
04
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语调抑扬顿挫
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幽默来缓解紧张气氛,提高交流的趣味性。
适时幽默
语调与表达技巧改进
避免语言禁忌的反思
不使用歧视性语言
避免使用任何形式的歧视性语言,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
避免粗俗和脏话
不使用粗俗、低俗和脏话,保持良好的语言形象。
不泄露他人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和敏感话题。
遵守社交规则
在交流中遵守社交规则和礼仪,不做出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行为。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