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最新试题精选(广州专用)
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庄公如①齐观社②。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③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攟而蒸④,纳要也。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公不听,遂如齐。
(节选自《国语·鲁语》)
[注]①如:前往,到……去。②社: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公元前671年,齐国借社祭为名举行阅兵,以炫耀国威。③太公:齐国的始祖太公望,以吕为氏,姜姓。④收攟(jùn)而蒸:收获之后举行冬天的祭祀。攟,拾取。蒸,祭祀,特指冬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可以一战/静以修身 D.君举必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夫礼,所以正民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首段通过曹刿与乡人的对话交代了曹刿决意请见的原因。
B.甲文用对比手法,用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反衬了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C.甲文作为一篇历史散文,对史料裁剪得当,详写作战前政治准备,略写战争经过。
D.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物都是曹刿,对于曹刿的进谏,鲁庄公都从善如流,一一采纳。
4.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①。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②,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④,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②交欢:结友。③宵旰,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④营第:建造住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吴玠素服飞/吴广素爱人 B.少豪饮,帝戒之曰/必敬必戒
C.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 D.往送之门/学而时习之
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先破后立,有力的阐述了孟子“何谓大丈夫”的观点。
B.甲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C.乙文中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体现了岳飞对太平盛世的信念,只有官员清廉为公,军人不怕牺牲,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太平。
D.两篇选文都强调了大丈夫应有的品德,但甲文更抽象地探讨了大丈夫的概念,而乙文则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大丈夫的形象。
8.从选文看,岳飞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其理由。
(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