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良品图书有限公司精彩练习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1.刑法2.犯罪(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①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_____________特征。②刑事违法性——犯罪的_______________。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___________。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最本质法律标志后果3.刑罚(1)含义: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____________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刑罚的分类: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犯罪分子主刑附加刑【加强自我防范】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4.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某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市公安局将王某等4名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责任人和顾某等2名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王某和顾某等人的行为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D2.对下图中“吸毒违法贩毒有罪”理解正确的是()A.违法就是犯罪B.贩毒应当受到刑罚处罚C.吸毒触犯刑法D.贩毒社会危害性较小B3.人民法院认定周某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D.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B4.下面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不要紧②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必然导致犯罪③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④青少年要知法、守法,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B5.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1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人民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6.“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C.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C7.“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给我们的启示是()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B8.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C9.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A.主刑与刑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