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5年04月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公路隧道里程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1年
8522处、625.3万延米增长到2022年的24850处、2678.43万延米,截止2022年底,我
国隧道总里程达到48762公里,较2021年增长3008.1公里。其中,国省干道隧道数量
庞大且建设条件复杂,涵盖了多个建设时期和技术标准。这些国省干道隧道面临着建
设年代跨度大、规范差异明显的挑战,因而设施设置标准和维护要求也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对国省干道隧道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技
术和管理策略以确保长期可靠运行。
基于此,为实现国省干道隧道基础信息的横向、纵向连接,加强隧道数据中心和
现有设备的整合以及数据调用。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向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提交了《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提案。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标准申报工作
的通知”要求,由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单位,负责本标准的编制
工作。
牵头单位: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临海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金华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台州市公
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渝信路桥发展有限公司、江西
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高速公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
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长华、李保、沈航、汪付、吴乔男、郭斌、裴洋、罗优、黄振、
项斌、章文捷、吴富涛、朱熙豪、王小博、杨晓珂、范鹏、吴月、万济兵、吴云峰、
徐晋、王超、董明华、李燕。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本标准的制订,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的建设,提高国省干线
隧道的管理水平,特编制本技术规范。随着我国国省干线隧道建设和信息技术的飞速
发展,隧道设备数量成倍增长,对数据和云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构建“智
能化、精准化、主动化”的机电设施运维机制。从国内相关标准调研来看,目前国家、
交通运输部尚无涉及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的相关标准。因此,有必要制订国省干线
隧道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对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的硬件、软件、安全等要求编
制具体要求,以便规范行业及市场应用。
全国各省份公路运营部门作为主要用户,可结合本规范,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建设
隧道数据中心,规范实施后对行业产生以下意义:
(1)为设计工作者提供支持,指导隧道数据中心的硬件、软件、安全要求的建设,
缩短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的建设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2)通过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调整,逐渐地汇集一些基础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
分析汇总,发现一些规律,可为相关工作(如流量监测、环境监测、事件检测、养护
监管等)的决策提供依据。
1
(3)保证各隧道的数据能进行实时共享,更有利于省级层面的统一管控,从源头
做好数据规整,不仅能加速数据赋能能力,更能提升公路运营管理水平,从而推进交
通强国建设。
三、主要工作过程
(一)主要工作过程概述
本标准通过收集既有工程应用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及使用单位反馈信息,确
定标准编制方向。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立项和大纲审批通过,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
形成征求意见稿,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评审。再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补充、修改,
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同意,挂网征求意见。针对反馈意见,提出处理办法,进行补充、
修改,形成送审稿。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同意,进行专家审查。根据专家审查会形成
的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上报审批。
(二)前期研究基础与成果
本标准紧密围绕国省干线隧道数据中心的建设,基于项目研发团队对研究成果的
应用拓展,开发的隧道安全主动管控平台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养平台,实现隧道的流
量管理、事件检测、隧道消防、隧道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养护监管等功能,现已在
甬台温高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