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维护与管理: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_14.智能建筑技术与能耗管理.docx
文件大小:26.58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4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14.智能建筑技术与能耗管理

14.1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和物联网(IoT)设备,实现建筑内部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能耗。智能建筑的特点包括:

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自动调节建筑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

远程监控与管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现对建筑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优化建筑的运行策略,减少能耗。

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使建筑管理者和用户能够轻松管理和控制建筑系统。

14.2能耗监测系统的基本架构

能耗监测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实时监测建筑内各系统的能耗情况。其基本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采集层: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电表等)采集建筑内各系统的能耗数据。

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与存储层:对传输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以便后续使用。

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和管理工具,用于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和控制建筑系统。

14.3传感器技术在能耗监测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是能耗监测系统的基础,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建筑内的各种环境数据和能耗数据。常见的传感器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外温度,常见的有NTC热敏电阻和RTD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湿度,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和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强度,常见的有光敏电阻和光电二极管。

电表:用于监测建筑内各设备的电能消耗,常见的有智能电表和计量表。

14.4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确保能耗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关键。常见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包括:

有线传输:通过RS-485、Modbus等有线协议传输数据,适用于固定设备和长距离传输。

无线传输:通过ZigBee、Wi-Fi、LoRa等无线协议传输数据,适用于移动设备和短距离传输。

云平台: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集中处理和存储,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14.4.1有线传输协议示例

#ModbusRTU有线传输协议示例

importminimalmodbus

#配置ModbusRTU设备

instrument=minimalmodbus.Instrument(/dev/ttyUSB0,1)#串口设备和地址

instrument.serial.baudrate=9600#波特率

instrument.serial.bytesize=8#字节大小

instrument.serial.parity=minimalmodbus.serial.PARITY_NONE#校验位

instrument.serial.stopbits=1#停止位

instrument.serial.timeout=1#超时时间

#读取设备能耗数据

defread_energy_consumption():

try:

#读取寄存器中的能耗数据

energy=instrument.read_register(0x01,functioncode=4)

returnenergy

exceptminimalmodbus.ModbusExceptionase:

print(fErrorreadingenergyconsumption:{e})

returnNone

#测试读取能耗数据

energy_data=read_energy_consumption()

print(fEnergyConsumption:{energy_data}kWh)

14.4.2无线传输协议示例

#ZigBee无线传输协议示例

fromzigbeeimportZigBee

#配置ZigBee设备

zigbee=ZigBee(/dev/ttyUSB1,9600)

#读取设备能耗数据

defread_energy_consumption():

try:

#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

response=zigbee.send_request(0x01,0x01,0x01)

energy=int(response,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