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安全检查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1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02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03
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04
作业人员安全管控
05
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06
隐患整改与闭环管理
01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规章制定与更新机制
安全规章的制定
制定涵盖施工过程各环节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施工现场管理、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
01
规章制度的更新
根据施工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和修订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其有效性。
02
规章制度的宣传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03
三级安全责任书签订流程
签订流程
明确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
01
详细列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任务和责任,以及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
02
签订方式
采用书面形式,每年或项目开工前进行签订,确保责任明确。
03
责任书内容
安全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
建立完整的安全档案,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查、事故记录等。
档案建立
数字化管理
档案更新
档案保密
将安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定期更新安全档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安全档案的机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02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临边洞口防护标准执行
临边洞口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2米,下杆离地高度为0.6米。
洞口应设置安全平网或安全立网
临边洞口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安全平网应沿洞口长边方向铺设,安全立网应垂直于洞口长边方向设置。
警示标志应包括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1
2
3
脚手架基础稳固
脚手架应设置在稳固的基础上,并设置垫板或扩大支撑面积,确保脚手架稳定可靠。
杆件连接牢固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等应使用扣件或承插式连接,确保连接牢固,不晃动。
模板支撑体系稳定
模板支撑应按照设计方案设置,立杆间距、步距应满足要求,并设置剪刀撑和斜撑。
验收程序规范
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搭设完成后,应经过专业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与模板支撑验收要点
临时用电线路布设规范
临时用电线路布设规范
电缆线路应架空或埋地敷设
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配电箱与开关箱应规范设置
临时用电线路应有明确标识
电缆线路不得随意拖地或沿地面敷设,以防止机械损伤和电气火灾。
配电箱和开关箱应使用防雨、防尘的标准电箱,并设置漏电保护器。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独立的开关箱,并设置符合要求的漏电保护器。
电缆线路应设置明确的标识,标明电压等级、用途等信息,以便管理。
03
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备案与年检要求
确保设备合法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特种设备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取得使用登记证
每年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定期年检,确保设备性能完好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保证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机械设备日常点检制度
设备巡检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包括设备的运转情况、润滑、紧固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01
隐患排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02
记录与分析
对点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设备维修和保养提供依据。
03
设立禁区标识
吊装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作业安全。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专人指挥与监护
吊装作业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和监护,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在吊装作业区域周围设立明显的禁区标识,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吊装设备操作禁区管理
04
作业人员安全管控
包括安全法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
教育内容
新入场员工、转岗员工、实习生等。
教育对象
课堂讲解、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实操演练等。
教育形式
01
03
02
入场安全三级教育实施
考试、考核、实操演示等。
教育效果评估
04
危险作业持证上岗核查
电工、焊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证。
证照种类
确保证件在有效期内,定期复审。
证件有效期
建立证件管理档案,记录人员信息、证件情况等。
持证人员档案
现场检查、证件复印存档等。
核查方式
劳保用品清单
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劳保用品清单。
穿戴标准
明确各岗位劳保用品穿戴标准,确保员工正确穿戴。
日常检查
班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对劳保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奖惩机制
对穿戴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进行处罚,对穿戴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
劳保用品穿戴监管流程
05
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结构稳定性评估,识别潜在坍塌风险点。
制定坍塌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的程序和路线,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明确坍塌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措施,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