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加强寒区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docx
文件大小:22.3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4.62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关于进一步加强寒区钢结构工程

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各市(地)住建局、城管局:

为进一步提升寒区桁架、钢架、拱等平面结构和网架、网壳、悬索、索膜等空间结构工程抗寒性能和耐久性,解决寒区钢结构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特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提出如下要求,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优化设计

(一)资质资格要求。钢结构工程应由具有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结构设计的专业负责人应由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担任,设计文件应由注册结构工程师签章,严禁无资质的企业、无执业资格的个人或违法分包给屋面及结构生产厂家自行设计。住建部门要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对涉及钢结构的工程项目,将设计单位资质和技术负责人执业资格作为必查内容。

(二)建筑设计要求。建筑造型应有利于排水和清雪,尽可能减少积雪的影响;设计文件应尽量避免建筑屋面采用异形钢结构,钢结构计算边界条件应与下部支撑结构形式及支座构造相符,且混凝土结构能够提供相应的反力及变形条件,特别注意拱形结构;当支座不能释放水平位移时,应充分考虑温度作用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当支座不能完全释放水平位移时,可采用固定铰支座与简支支座计算结果的包络值进行结构设计。体型复杂的钢结构,应采用包含下部支撑结构的整体模型验算。

(三)雪荷载要求。钢结构设计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充分考虑雪荷载。基本雪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值。规范中无对应城市基本雪压值时,应采用相邻最近城市的基本雪压值或当地的气象记录;建设在两城市之间的建筑,应按照距离最近城市的基本雪压值,不按行政区划确定。严格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及《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中相关规定考虑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在雪荷载较大的地区,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雪荷载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不利影响,特别注意大跨屋面、高低跨屋面、相邻建筑屋面及局部凸出部位、凹陷部位、女儿墙部位的不均匀积雪荷载;天沟部位积雪荷载按照积满水的荷载考虑;山区的雪荷载应通过实际调查后确定或乘以增大系数。当体形复杂且无可靠依据时,应通过风雪试验或专门研究专项评估确定设计用雪荷载。当屋面有清雪要求时,应增加雪荷载与不上人屋面活荷载同时组合的荷载设计。

(四)屋面坡度要求。建筑屋面设计充分考虑积雪影响,民用建筑应尽量采用坡屋面,多跨屋面应对跨间天沟积雪采取有效的清雪措施;针对沥青瓦坡屋面、金属板坡屋面和防水卷材坡屋面提出抗风揭设计要求,坡屋面坡度较大时应采取加强固定等防止屋面下滑的措施,坡屋面檐口部位应采取防冰雪融坠的安全措施,并应告知使用方在极端恶劣情况下应适时人工清雪,以保证建筑物安全,在设计中应考虑清冰雪人员的安全防护设施。

(五)协调施工要求。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钢结构生产、运输以及安装施工特点,对重点部位和重要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提出确保安全的指导意见,并参与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钢结构施工前,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设计交底。

(六)设计审查要求。设计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执行国家现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涉及安全方面法律法规情况的自检自查,坚决拒绝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违规要求。图纸说明中应明确钢结构使用和维护的做法及要求,供产权人(使用人)工程竣工验收后,维护保养使用。严格施工图审查,将结构工程的基础设计、结构设计、荷载取值、防水设计等作为必查内容,严格审查结构计算模型和计算书,确保设计质量安全。

二、进一步提升施工水平

(七)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建设单位应当履行质量首要责任,强化结构工程质量保障措施,依法组织招标活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实施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及时组织设计交底,定期检查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落实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情况。施工单位应严格按钢结构施工图施工,不得私自变更设计文件内容,应当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配齐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焊接、司索信号、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加强钢结构网架桁架安装、部件连接、承重构件组装等施工过程管控;监理单位应强化钢结构等专业分包单位资质审查,严格落实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制度,加强重点工序、关键部位的质量安全控制,强化施工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

(八)强化材料进场管理。住建部门要加大质量检测抽检力度,提高钢结构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抽检比例,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以及进场验收或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产品;督促施工、监理等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把钢结构工程建筑材料进场关,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文件,严格按批次对进场材料、产品、部件等进行见证取样检测,严格履行检测委托签认程序,完善送检台账管理,检测机构应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