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桥梁隧道设计及施工重难点.docx
文件大小:21.8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4.53千字
文档摘要

项目设计和施工重难点分析

经过对初步设计文件的研究分析,认为本项目设计施工重难点主要在桥梁和隧道两个专业:

桥梁专业

桥梁工程特点

1、桥梁规模大

按主线桥长度(匝道未及)统计,桥梁占比约58%,规模很大,四座立交施工复杂,将会是控制工期的主要因素之一。

2、部分路段桥位敏感

茶惠大道高架横穿茶园中心区,施工期间对该区的交通、环保及地下管线均由较大影响,需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3、桥梁结构类型多

桥梁类型上部结构有小箱梁、现浇箱梁、钢箱梁等,下部结构有大悬臂盖梁、普通盖梁及独柱盖梁,基础有直径1.5/1.8/2.2/2.5m等各种类型,还有部分扩大基础。

4、桥梁与既有或规划交通关系复杂

桥梁分别与轨道6、8、20、24号线交叉,轨道6号线已建成,需和地铁管理部门充分沟通即可,其余轨道线均是规划线位,除与地铁管理部门外还牵扯到规划、建委等部门的沟通。

5、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地质岩层分布主要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层粉质粘土,下伏基岩泥岩与砂岩,地层较单一,岩体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地下水总体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桥梁设计重点

1)优化全线工程方案,从有利于施工角度出发,统一桥梁墩型、梁型;协调设计对梁、桩等结构断面尺寸、结构配筋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的减少工程造价。

2)处理好工程方案与轨道交通及既有给排水设施的关系;

3)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尽量减小对既有交通的影响;

4)处理好工程方案与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的关系;

5)与相关审查部门协调沟通(环保、水务、铁路、高速、路灯、交管等部门);

6)协助做好管线综合规划,与相关产权单位及主管部门做好管线迁改协调工作。

桥梁工程施工重、难点

1)征拆

道路沿线征拆企业办公用房及村民住房面积较大,其中迎春路至机电路段道路红线规划宽度44m(双向6车道),但现状出让红线宽度约24m(双向4车道),拓宽为6车道需占用较多工业用地。项目启动后应协调业主尽早完成征拆工作,保证项目顺利施工。

2)地下管线

既有玉马路现状含有既有电力、通讯、通讯、雨水、污水等管线,部分管线保留,部分管线拆除重建,并新建燃气管线。需尽快安排对全线现状管线进行排查,桥梁下部结构布置时尽可能避开大型排水管,必要时可对桥梁跨径进行微调,或对承台、桥墩结构进行特殊处理,尽可能减少管线迁改工程量。

3)施工期间安全防护

玉马路段主线桥承台施工作业面紧邻临时机动车道,且交通量较大,承台挖深约4米,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支护措施;在小箱梁、盖梁和防撞护栏施工时应在桥下设置防护网,杜绝临时通行的车辆及人群安全隐患。

4)施工期间环保措施

施工期环境污染主要有噪声污染、环境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均需制定相应防护措施。

5)交通组织

该项目约4公里属于既有道路(玉马路)改造,该道路茶园立交至迎春路早晚高峰单向交通量高达2700pcu/h,迎春路至机电路早晚高峰单向交通量高达1600pcu/h。施工期间对行车干扰极大,应协调交管部门,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及施工组织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车辆顺利通行。

6)工期保证措施

①全线小箱梁片数多,应合理布置预制场地和存梁位置,应结合现场调查和运、架梁方案,保证工期。

②全线钢梁较长约1.4km,可以采用大节段工厂预制、现场高强螺栓连接的施工方式,节约工期。

7)大悬臂盖梁施工

主线桥桥墩采用大悬臂盖梁,根据以往经验,盖梁预应力需分批张拉。架桥机确定后应根据架桥机荷载协同原设计单位对架梁过程中的盖梁结构检算,并尽量在预制梁架设完毕前仅张拉一次预应力,减少张拉批次。

8)钢梁吊装及运输

路口处钢箱梁设计时应结合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吊装运输能力进一步优化施工分块,确保每个吊装节段为封闭结构,避免梁段运输产生严重变形和为此增加的箱梁内支承结构;纵向根据交通组织需要分节段,最大构件吊重根据施工单位设备条件确定。

9)景观

在市区段桥墩外观应统一,桥墩及盖梁应采用钢模板,必要时进行景观涂装。

10)桩基质量

①本项目桥梁规模较大,桩基数量多,应合理选取钻机类型,加大作业面以保证施工工期。鉴于本段基岩埋置较浅,桩长较短,可考虑人工挖孔桩,作业面大,成孔速度快。

②桩底沉渣控制。

③大直径桩基设置刚劲的加劲箍,防止钢筋笼存放或吊装时的变形。

11)现浇箱梁施工

①支架预压。

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底板模板上浮。

12)鱼溪河大桥

部分位于鱼塘段,重点对施工便道及平台的软基处理。

桥梁工程设计优化

建议匝道桥采用双车道。匝道桥是联系高架桥与地面以及快速路之间交通转换的纽带,初设文件按预测交通量设置匝道宽度是可行的。单双车道之间只相差1m,二者在投资、拆迁、工程影响方面差别不大,考虑到目前车辆快速增长,从提升匝道通行能力和预留今后交通发展空间,参照上海市、武汉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