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性能设计那些事儿-周胤呈-230112终版.pdf
文件大小:1.87 M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8.08千字
文档摘要

性能设计那些事儿

盈建科技术周胤呈

前言: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性能设计的应用越发普遍。以往对于部分复杂项目或者超限工程,

会运用《抗规》、《高规》中的性能设计相关章节,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验算。近两

年规范不断迭代更新,部分规范取消了传统的“小震弹性”做法,直接按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

进行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如:2021年6月开始实施的广东省新高规、同年9月实施的新

版隔震标准等。规范对于设计理念的调整,导致部分还未接触过性能设计的工程师难以适应。

本篇旨在帮助设计师理解何为性能设计,并简述不同规范中性能设计的相关规定,以及在yjk

程序中如何实现性能设计。

性能设计总述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三水准设防即“小

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即“弹性内力的承载力验算、弹塑性变形验算”。

对于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小震不坏”设计,再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中震可

修、大震不倒”的目标,无需再进行中震、大震的相关计算。当有更高的设防目标时,需要

整个结构或者部分构件满足“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甚至“大震不坏”时,此时应当进行性能设

计。总之,性能设计就是在三水准设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防目标。

性能设计区别于传统小震设计,各规范细节的规定又不尽相同,但关于性能设计的本质

基本是一致的。如: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不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强度:中震取

标准值,大震取极限值,阻尼比调整。

(1)基本不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调整系数

性能设计采用设防或罕遇地震进行验算,一般情况都不会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调整系

数。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抗规”式M.1.2-1、“隔标2021”、“导则”关于中震的设计仍

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调整系数。

(2)性能设计下地震不与风荷载组合

按照地震重现期的时间,设防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罕遇地震重现期为2000年左右,

此时和风荷载同时作用的概率接近于0,所以性能设计均不考虑风荷载与地震的组合

(3)等效线性化

进行性能设计时,部分构件会进入到塑性阶段,刚度退化。为了模拟实际情况,可以

采用刚度折减来近似处理,如:

a:连梁刚度折减(各规范均有规定)

b:竖向构件初始刚度的折减(可参见“抗规”M.1.3-2及条文说明);

c: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调整(“广东高规2021”的5.2.2条关于地震作用下梁刚度放大系数

对比传统中、边梁刚度放大系数有所减小)

(4)地震力折减

相较于第(3)条,考虑中、大震作用下刚度退化的另一条思路即地震力折减。“广东高规

2021”、“钢标2017”有所体现:

广东高规2021:

钢标2017:

(5)周期折减系数

周期折减主要是考虑非承重墙体对主体结构刚度的放大作用,在中、大震作用下,

墙体开裂,刚度较小震时减小,所以刚度折减系数应当适当增大,通常不考虑。

接下来,笔者整理了部分规范的性能设计在YJK程序中实现的问题,逐一展开。

性能设计之“抗规”

“抗规”中的性能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以承载力或者变形作为指标,力

与变形控制其一。盈建科程序以承载力进行相关性能设计,所以本篇只讨论这一部分内容。

承载力参考指标示例,将性能要求分为4个等级,即性能1、性能2、性能3、性能4.

详见“抗规”表M.1.1-1。相关公式的验算,详见“抗规”M.1.2。部分用户会按照“高规”的思维,

将性能要求1、2、3、4和M.1.2-1~M.1.2-4一一对应,这是对“抗规”性能设计的误解。以下

表格将“抗规”性能要求和验算公式一一对应:

性能

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

要求

完好,承载力按抗震等级调整基本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

完好,按

1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

常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