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的对比
高上宇
即将在2022年1月1日实施的通用系列规范受到广大设计师朋友的普遍关注。随着YJKV4.0版本的推出,通用规
范中的六本已可通过软件实现结构的计算和设计。在后续的小版本更新中,软件还将陆续支持《混凝土结构通用规
范》,《鉴定加固通用规范》等。
本文针对已经支持的六本通规对新老规范做一个对比分析,并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其对结构设计的具体影响。
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1.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及系数的调整
1.1.1民用建筑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4.2.2条中民用建筑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及系数均有变化。
1.1.2工业建筑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4.2.7条中对工业建筑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及系数做了最小值的规定。
1.1.3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的细微调整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4.2.8条中对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做了细微调整。
屋顶运动场地的标准值由原来的3.0kN/m2改为4.5kN/m2
1.2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标准值的要求
1.3对中小学校栏杆顶部水平承载力的要求
1.4风振系数的计算差异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4.6.5条,增加了风振系数底线值的规定。
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2.1地震组合分项系数的调整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4.3.2条,对地震组合下的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和地震分项系数均进行了放大调
整。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γG为1.3
?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γEh为1.4
?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γEv为1.4
同时明确了不包括在重力荷载内的恒活载的分项系数。
2.2砌体自承重墙受剪验算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修改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4.3.1条,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的调整。
3.《钢结构通用规范》
3.1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的竖向荷载系数
《钢结构通用规范》5.2.3-1:明确了考虑二阶效应时的竖向荷载采用重力荷载的设计值。
(此处软件默认按重力荷载基本组合分项系数,即恒载1.3,活载1.5取值)
3.2明确了二阶效应系数的限值
《钢结构通用规范》5.2.3-2,明确了高层钢结构和多层钢结构的二阶效应系数的限值
3.3假想水平力的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
《钢结构通用规范》5.2.3-5:
假想水平力分项系数为1.0,与风组合时,组合值系数为1.0,与地震组合时,组合值系数为0.5。
(关于采用通用规范与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1)当不采用通用规范时,软件按照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假想水
平力,再按恒载1.3,活载1.5的分项系数进行组合;2)当采用通用规范时,软件直接取重力荷载设计值,
即恒载1.3,活载1.5计算假想水平力,再根据通用规范按1.0的分项系数及相应的组合值系数组合。
由此可见,除了抗震组合外,采用通用规范后假想水平力的效应设计值与之前是相同的;而对于抗震组合,
由于考虑了0.5的组合系数,其效应会比之前减小。)
假想水平力算法依据《钢结构设计标准》5.2.1条
4.《组合结构通用规范》
4.1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纵向抗剪验算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5.2.1:对组合梁混凝土翼板进行纵向抗剪验算。
具体算法依据《钢结构设计标准》14.6相关条文
4.2组合结构位移角限值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4.2.2条,明确了组合结构位移角的限值
5.《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5.1底框结构中托梁的判断条件
《砌体结构通用规范》4.3.3条
6.《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
6.1灌注桩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5.2.11条:
灌注桩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程序将原有的承台桩、板桩保护层厚度默认值由40mm更改为50mm。
6.2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4.2.5条规定
软件特增加软弱下卧层验算功能。
在地质资料中的土层参数表后部增加两列新的参数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