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1)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学案(含解析).pdf
文件大小:293.56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36万字
文档摘要

21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

易混易错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易混、易错点归纳

错误说法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

植物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温度是非生物的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光能、热能属非生物成

物质和能量分的能量

“”

二、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三个不等于

(1)生产者≠植物: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某些细菌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植

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2≠

()消费者动物: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如某些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动物也不一定都

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是分解者。

3≠

()分解者微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还有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微生

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三、因混淆“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尿液中能量”而出错

(1)摄入量≠同化量:擐入量一粪便量才是同化量,动物的“粪便”量不曾被动物消化吸收

而同化,不属于同化量,如兔吃草时,兔粪便中的能量应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属于

兔同化量

2

()粪便量≠尿液中能量:粪便量不属于动物同化量,但尿液中尿素所含能量应属于动物同

化量的一部分

四、错将“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等同于“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传递效率,从而

出现“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获得了其10%~20%能量”的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下一菅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

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某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

1

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所有狼”可获

得“所有狐”的能量才是10%~20%。

五、误认为能量金字塔中每一塔级只包含一种生物,或者认为能量金字塔中生物仅构成一条

食物链

能量金字塔中每一塔级应代表一个营养级环节,由塔底至塔顶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每一塔級所包含的生物可为多个物种,如初级消费者环节

中可包含所有植食动物(如图示金字塔中乙内所有植食动物),故能量金字塔中各环节可形

成复杂的食物网,而不是只形成一条食物链。

六、混淆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錘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

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

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七、混淆“传递物质”与“传递能量”

点拨若传递的物质为“有机物”则可认定其同时传递能量,但传递物质为“无机物”时,则

不伴随能量传递,此外“植物”唯一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分析

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伴而行,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由光能化学能热能,而物质在

循环中,由无机物(CO2)→有机物→无机物(CO2)。

2CO2

()能量流动的终点是热能散失到无机环境中,不能循环利用。而物质循环产生的又

被重新利用,所以没有终点。

九、信息传递的模式

①形式: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②来源: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

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