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0题,每题1.0分,共80分。)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3个阶段,即()。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3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A、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
B、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
C、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D、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说法正确的是()。
A、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成熟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B、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C、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
D、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科学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时,对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分析应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
A、工艺流程、投入产生、处理效果
B、工艺流程、处理规模、施工方案
C、工艺流程、处理规模、经济效益
D、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按环境影响要素分别说明工程方案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在进行预测和评价时,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A、在建的和拟建的
B、已建的
C、已建的、在建的和拟建的
D、已建的和在建的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0i×100%,其中的ci是指第i个污染物()。
A、单位时间排放量(g/s)
B、达标排放后的排放浓度(mg/m3)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ci是指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情况中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一级的是()。
A、Pmax=1%
B、Pmax=10%
C、Pmax<1%
D、Pmax=5%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划分依据为Pmax≥10%。
8、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应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A、主导风向下风向5km
B、主导风向下风向10km
C、主导风向上风向5km
D、主导风向上风向10km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应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据此得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依据()。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A、26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B、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C、周长50km的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的矩形区域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