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文件大小:18.6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49千字
文档摘要

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模板配置技术要求

(一)前期准备与尺寸控制

施工前需深入研读设计图纸,精准依照图纸标注的几何参数进行模板加工。着重核对各构件的长宽高、阴阳角角度等关键尺寸,确保模板构配件与工程实体结构完全吻合。

(二)材料优化与周转规划

秉持节约用料原则,采用数字化排版技术进行模板分割设计,最大化提高板材利用率。同步考虑模板的周转使用周期,针对标准层结构设计通用型模板模块,预留可改制接口以便后期工程的适应性调整,减少材料浪费。

(三)功能性构造设计

在管道井、电梯井等复杂部位,应专门设计定型化角模体系,采用可调节式连接构件,确保拆模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对于标准模板单元,可根据现场拼装需求,对部分边缘构件进行±50mm的尺寸优化,形成插接式拼接构造。

(四)加工工艺标准

模板拼接时需保证板边垂直度误差≤1mm/m,采用企口式接缝或双面胶密封处理,确保拼接紧密。钉钉作业时,选用长度为板厚2-2.5倍的镀锌铁钉,每块模板不少于2个锚固点,第二块板采用45°斜钉工艺,使接缝处形成弹性夹紧结构。

(五)成品管理规范

模板加工完成后,需喷涂水性隔离剂,采用二维码标识系统标注使用部位、尺寸规格等信息。分类堆放时设置架空垫层,覆盖防水帆布进行保护,防止阳光直射或雨水侵蚀导致的变形问题。

二、模板支设施工规范

(一)施工条件核验

支模前应完成基层清理,确保墙柱根部无浮浆、杂物;采用激光投线仪完成轴线、标高控制线的弹设,标高基准点设置间距不大于5m,经复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支模工序。

(二)支撑体系设计

项目技术人员需依据混凝土浇筑方案,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专项验算,明确支撑间距、立杆规格、对拉螺杆布置(间距≤600mm)、主次楞(木方)配置(间距≤300mm)等参数。超过5m的高支模体系需采用桁架式支撑或分层支架结构,确保整体稳定性。

(三)起拱工艺要求

当现浇梁板跨度≥4m时,需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明确规定时,起拱高度按跨度的1‰-3‰控制,采用可调式顶托进行标高精确调整,确保起拱曲线平滑过渡。

(四)线型控制要点

墙梁模板支设时,采用通长钢丝绳或激光标线仪进行直线度控制,偏差值控制在3mm以内。墙柱与梁板接头处采用定型化接头模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确保上下接缝紧密,防止错台现象。

(五)便捷性设计

在墙柱模板底部设置150mm×150mm的可开闭清理孔,沿高度方向每2m设置混凝土浇筑观察孔(100mm×100mm)。模板拼缝采用海绵条或橡胶条密封,配合斜撑式快拆体系,提升装拆效率。

(六)预留预埋施工

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采用定位模具确保中心线位置偏差≤3mm。预埋螺栓采用双螺母固定,外露长度允许偏差+10mm/0;预留洞采用定型化模具,截面尺寸偏差控制在+10mm/0,安装后进行加固验收。

(七)质量偏差控制标准

项目分类

检测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定位精度

轴线位置

5

经纬仪+钢尺

标高控制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

截面尺寸

基础

±10

钢尺测量

墙柱梁

+4,-5

垂直偏差

层高≤5m

6

2m靠尺+线坠

层高5m

8

经纬仪

表面精度

相邻板面高低差

2

塞尺

表面平整度(2m)

5

2m靠尺+塞尺

(八)验收流程

模板支设完成后,严格执行三检制:首先由班组进行自检,填写自检记录;然后由项目质检人员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复核轴线、标高、支撑体系等关键参数;最后进行工序交接验收,三方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混凝土浇筑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