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减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生物炭》-征求意见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386.2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6.07千字
文档摘要

《减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生物炭》

标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在全球气候治理深化和我国“双碳”战略的全面推进的背景下。生物炭

(biochar)作为一种由生物质高温裂解制备的炭质材料,凭借其显著的碳封存能

力、土壤改良功效和污染物吸附特性,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负碳技术典范,被广泛

应用于农业改良、污染治理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当前,我国生物炭产业正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持续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生物炭的减碳产品

认证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减碳效应难以科学量化,这不仅制约了生物炭产品的

市场认可度,更阻碍了其在碳交易体系中的规模化应用。制定《减碳产品认证技

术规范生物炭》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完善碳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填补生

物炭产品认证领域的标准空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碳封存量化标准缺失、替代

化石能源减排效益核算缺失等核心问题。

从实施可行性的角度分析,本文件研制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资源保障。发

起单位在碳核算与绿色制造标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已牵头完成如LY/T3414—

2024等多项国家级标准制定工作,本标准依托“十四五”NQI任务,整合了认证

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能够确保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和实操性。

在产业代表性方面,本文件充分调研了生物炭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覆盖农

林废弃物处理、环保材料生产等主要应用领域,响应了行业对统一认证规则的迫

切需求;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将引入国际前沿的碳持久性评估方法,并结合我国

生物质资源特点进行本土化创新;在标准协同性方面,将与现有生态环保材料评

价体系有机衔接,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碳市场技术支撑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本文件的制定,将显著提升我国生物炭产业的规范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

落实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标准化支撑。

二、工作简况

本标准属于项目成果转化,由北京低碳农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来源于十四五

NQI“典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认证认可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任务“林业

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认证认可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

需求。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四川省产

业计量测试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等

单位起草。工作组围绕生物炭产品碳减排的核算采取数据收集、工厂调研、专家

咨询等方法开展了充分的工作,并广泛查阅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相关标准,研

究借鉴了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生物炭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流程和原则,通过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方式,多次召开工作组会议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依据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的原则。

(1)科学性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力求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按照先进性、科学

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制。

(2)合理性

本标准的编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

并结合碳排放核算具体实践,使本标准在碳排放核算边界、核算方法等方面力求

科学、合理、全面,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推广应用。

(3)适用性

本标准制定遵循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充分考虑我国生物炭产品碳足迹核算

现状,确保标准内容的适用性。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923-2008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通则

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3760—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DB37/T4546—2022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技术规程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科学性

本文件规定了生物炭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内容、项

目边界及排放源识别、项目基准线情景确定、减排量计算、监测及数据质量管

理、减排量评估报告的编制。本文件适用于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生物炭替代

燃煤(炭)、燃油、燃气等化石能源项目的节能或储能的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