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69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分析范围的是()。
A、项目组成
B、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C、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D、工程特征简介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选项A、B、D三项都属工程概况内容分析范围,选项C为污染物分析。
2、某除尘系统(一个含尘气体进口,一个净化气体出口和收集粉尘口),已知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气量Q0为:12000m3,含尘浓度C0为2200mg/m3,每小时收下的粉尘量G0为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为()。
A、36.67mg/m3
B、46.68mg/m3
C、366.67mg/m3
D、466.8mg/m3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尘量=12000×2200×10-6=26.4(kg),排放的烟尘量=26.4-22=4.4(kg),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则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4.4×106)/12000=366.67(mg/m3)。
3、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A、估算模式
B、ADMS模式系统
C、CALPUFF模式
D、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薰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估算模式中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包括一些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此类气象条件在某个地区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大于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
A、1000m
B、1500m
C、2000m
D、2500m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2000m,如计算无组织排放源超标距离大于2000m,则应建议削减源强后重新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5、产生湖、库水对流混合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
B、温度差异
C、密度差异
D、水力坡度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湖、库水混合的方式分为紊动混合与对流混合。紊动混合主要是由风力和水力坡度作用产生的;对流混合主要是由湖、库水密度差异所引起的。
6、某铜冶炼企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非正常工况应预测()。
A、小时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大气环境影响中的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有: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④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按照上述规定,对于非正常工况,仅预测小时浓度。
7、河流水质模型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常用()。
A、实验室测定法
B、现场实测法
C、水质数学模型率定法
D、经验公式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①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②室内模拟实验测定;③现场实测;④水质数学模型率定。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常用经验公式法,如欧康那-道宾斯(O’connor-Dobbins,简称欧-道)公式等。
8、某省建设一公路,需经过一自然保护区,则该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应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特殊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因此,可知题中的自然保护区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当建设项目的评价区域为特殊生态敏感区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9、潮汐河流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是()。因此,可以用一维模型来描述质量的输移。
A、水平输移
B、垂向输移
C、横向输移
D、混合输移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潮汐河流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机理通常是水平面的输移。虽然存在垂向输移,但与水平输移相比较是较小的。
10、下列选项中,关于生物处理法正确的描述是()。
A、好氧生物处理最终产物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B、好氧生物处理法可以是活性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