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 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230.4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7.28千字
文档摘要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

特点。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春节的图片、习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3.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

节日?(板书:春节)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

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寒假里我们也刚刚过完春节,相信大

家还历历在目,谁能来说一说你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2.师:老舍先生也有一篇文章,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

的春节,感受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吧。(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3.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

作家,拥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

收录在《老舍文集》里。

资料链接:本文写于1951年1月,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

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几个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

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

国、新社会的赞美之情。

三、预习反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课件出示会写字)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注意:

“醋”字左边里面有一短横(一种调味品,起源于中国。古时用酒作为发酵剂酿制食醋,

所以从“酉”。“燃”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火”比“然”略短,但不能写

到“灬”的上方。)

4.全班齐读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四、整体感知

1.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的北京的春节前后一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请同学们打开课

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

的地方,自己做好标记。(可结合课本插图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热闹、忙碌、喜庆、

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初旬:一个月份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

的开头十天。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的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

好玩。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五、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

哪几天写得简略。

(1)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2)指名发言,相机填写表格。

农历时间节日名称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腊八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

月二十二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