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双语学校发展规划书.doc
文件大小:90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03万字
文档摘要

淄博灵峰双语学校发展规划

淄博灵峰双语学校是2004年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寄宿小学。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体师生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在极短时间内,一跃成为淄博市民办教育名牌学校、淄博市民办学校年检优秀单位、淄博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成功打造出小班化教学、生活育人、活动育人、书香育人的鲜明教学特色,创设出使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自身发展的优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实现了办学规模不断扩展和壮大,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学习殿堂。

2018年11月,在教体局的统一规划下,学校搬迁了新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区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的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和基础分析

(一)学校发展背景

近年来,学校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开启心智、张扬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校训,努力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在师生精神面貌及软硬件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

(二)学校基础分析

1、优势分析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干部队伍敬业勤奋,和谐奋进。各成员有较强的决策潜力和协调潜力,工作效率高,战斗力、核心力、凝聚力强。二是有一支踏实勤奋,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

(2)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透过升旗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校园教育系列化,致力于构建校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3)优化课程结构、彰显校本特色。自创校以来,学校以“优化课程结构、彰显校本特色”为宗旨,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校本课程建设上下功夫,构建了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成长要求,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了活力校园。学校共设体育运动、综合艺术、科技创新、学科拓展、生活实践五大类十几门校本课程。每个星期二、四下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4)推进友好学校建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为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国际理解知识与技能,养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的国际理解态度,使学生既富有民族精神,又具备一定的国际责任感,能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与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提高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我校先后与英国拜尔沃德学校、美国圣地亚哥卡德满小学结成国际友好学校。通过书信往来和游学等形式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全面提升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2、主要问题

=1\*GB2⑴目前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良好,但高层次骨干带动力量还有待提高,一批青年教师也亟须培养成长。新三年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带给更好的环境及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优秀教师群体,确保校园有一支数量足够且能发挥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促进校园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2\*GB2⑵校园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校园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

二、学校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淄博灵峰双语学校办学总目标:学校本着“目标引领、重点突破、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小班化、特色化的精品高端办学转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三年发展目标,那就是:完善管理,孕育文化;优化师资,提高质量;尊重个性,提供选择;开发潜能,鼓励超常。

完善管理,孕育文化——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方管理,并逐步由规范管理走向超越规范。将学校和谐的人际文化氛围与人性化教育、人本化管理相融合,孕育融入地方文化精华,突现灵峰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心智教育校园文化。

优化师资,提高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育水平,建设一支师德优良,具有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反思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必须拥有的良好素质和快乐、自信的生活心。

尊重个性,提供选择——充分承认学生在学习潜能、发展基础和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多元需求,研究和甄别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发展适应学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差异的多元课程服务体系,建设有特色的综合主题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较高水平的学科基础的同时,拓展和丰富他们的综合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创造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