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基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践研究.pdf
文件大小:150.3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基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

界发展的主题,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

同的创新。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过,如果过去还有可能

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信息

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美

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得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

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之

一。”可见,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各国的教育都将面临着加强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共同的任务。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

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

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实效显著,被人们称为是“近十几年来最

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态度对待同伴

,把同伴当作资源,当作共同分享的朋友,当作在知识之路上共同探险的

伙伴。”②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提

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

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方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也使教

师和学生的角色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师生关系将产生新的变化。教师成功

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而且

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我国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有“独学而

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思想、行为都强调了合作在学习中的作用

。但是我国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研究却起步很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

逐渐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如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

组教学的实验,又如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

实验》,近年来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这一系列的教育

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许多合作学习研究者都认识到,我国目前课堂教学

中小组合作学习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

有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我认为,目前我国小学课

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注重形式,各行其是

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根本不理解合作学习的实

质,随意地把全班几十名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授课仍按传统的灌输方

式进行。学生由于缺少训练,一进入讨论,就兴奋异常甚至无所适从,学

习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和盲从的状态。同学之间不会友好相处,时常吵吵

闹闹。做实验时精力不够集中,各做各的,有的同学抢夺材料,有的拿实

验材料当玩具,相互嬉戏、搞笑。讨论时,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一堂

课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种合作学习只能是表面形式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起到合作学习应

起的实效。

二、指导不当,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

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和协作能

力。而有的教师误以为不必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

习的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在讲台上或退至教室的一侧等待

,有的教师在各小组间象征性穿行,没有深入到各组及时了解组内探究的

实际情况。

第三章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20

第一节课堂中的一般感知

20

第二节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23

第三节教师访谈与分析

27

第四节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32

第四章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33

第一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组织与调控作用至关重要33

第二节探究交流中教师的作用

36

第三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