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目录
CONTENTS
食堂基本情况介绍
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组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加工操作过程规范性检查
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
总结与展望
01
食堂基本情况介绍
拥有宽敞的用餐区域和后厨操作间,满足学生就餐需求。
食堂面积
设施设备
餐位数量
配备有先进的厨具、餐具消毒设备、通风排烟系统等,确保食品加工和就餐环境安全卫生。
提供足够数量的餐位,确保学生有序就餐。
03
02
01
已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合法经营。
许可证种类
许可范围内经营,不超范围提供餐饮服务。
许可范围
餐饮服务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定期更新。
有效期
所有从业人员均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健康证明
从业人员接受过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情况
建立完善的培训记录,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培训记录
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采购食品原料,确保源头安全。
采购渠道
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留存供应商资质证明和进货票据备查。
索证索票
食品原料分类储存于干燥、通风、清洁的库房内,设置防鼠、防虫、防潮等设施,确保食品原料安全储存。
储存条件
定期对库存食品原料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过期、变质等问题食品原料。
定期检查
02
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组织
01
02
明确自查工作小组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自查工作有序开展。
组建由校长任组长,后勤主任、食堂管理员、厨师长为成员的自查工作小组。
制定详细的自查方案,包括自查内容、方法、步骤和整改措施等。
制定自查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确保自查工作按时完成。
03
其他相关部门
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自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01
后勤部门
负责食堂日常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自查工作小组开展自查。
02
食堂部门
负责具体执行自查方案,配合自查工作小组开展自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召开全校食品安全自查动员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
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自查的必要性,提高全校师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部署自查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自查工作有序开展。
0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食品添加剂使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设立食品添加剂专用存放柜,并上锁保管,防止学生及无关人员接触。
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确保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符合规定。
餐具使用后及时清洗,确保无污渍、无油渍。
清洗后的餐具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细菌和病毒。
消毒后的餐具存放在保洁柜中,防止二次污染。
1
2
3
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从业人员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从业人员在工作前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确保手部卫生。
04
加工操作过程规范性检查
粗加工环节
检查食材是否新鲜、无腐烂变质,清洗是否彻底,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切配环节
检查刀具、砧板是否干净卫生,生熟食材是否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烹饪环节
检查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否足够,确保食物煮熟煮透,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检查生熟食材是否严格分开存放,加工用具和容器是否有明显区分标识。
生熟分开
检查荤素食材是否分开处理,避免相互污染,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荤素分开
检查剩余食物是否及时冷藏或废弃,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变质。
建立剩余食物处理记录制度,详细记录剩余食物的名称、数量、处理方式等信息,以备查验。
记录管理
剩余食物处理
05
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
建立食品安全问题上报机制,确保食堂员工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
对上报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时限。
加强对处理结果的跟踪和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建立自查小组,由专人负责自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以备后续跟踪检查。
制定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计划,明确自查的时间、内容和标准。
根据学校食堂的实际情况和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
加强对整治活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食堂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制定食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食堂员工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的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06
总结与展望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对食堂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情况
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