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
文件大小:2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63千字
文档摘要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4.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之所以能够过上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沿着无数革命前辈的足迹走到了今天。在二年级上学期时,我们曾经看到毛主席为了革命的成功,在八角楼上夜以继日。在四年级下学期,我们曾敬佩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在六年级上学期,我们也曾震撼于五位壮士为了掩护部队的主力,英勇跳崖,壮烈牺牲。重温革命的岁月,这一个个身影永难磨灭。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十二课,为人民服务,再次倾听历史的声音。(板书:12.为人民服务)3.齐读课题

二、明确文章体裁:演讲

1.出示学习单示例图片

2.揭示课文写作背景:是1944年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一篇演讲。(板书:演讲)

3.作铺垫:【出示】在六年级上学期学过,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稿,首先应该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为人民服务。对这个观点进行具体解释的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聚焦关键词:完全、彻底,体会词语的多样化和语气的强烈,感知毛主席观点的强烈和坚定。概括来说就是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抓住关键句,梳理课文结构

1.出示单元封面,回顾旧知:上学期第六单元学过,如果能够把握住每一段的关键句,就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去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通常关键句会在一段话的开头或末尾,有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在中间。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运用这种方法,找一找每一段的关键句,想一想毛主席围绕着为人民服务都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3.学生交流段落中心句,逐一出示下划线

(1)第2段关键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板书:对待“死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为人民利益而死。(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2)第3段关键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板书:不怕批评)(3)第4段关键句: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板书:对待困难)。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要看到未来路上的光明。(板书:看到成绩光明)(4)第5段关键句: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板书:对待逝者)。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对待这些同志,我们应该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板书:送葬追悼)

4.小结并过渡:我们通过抓住每一段的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就知道了。主席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那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稿,除了要有鲜明的观点,还要?

5.出示演讲技巧

四、如何写好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稿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一看毛主席都选择了哪些材料?说明他的观点。

2.生交流反馈:(1)中国古时候有一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①提问:毛主席为什么要用司马迁的话来进行演讲呢?②交流课前查阅的司马迁资料,用他的话来说就能够让人更加信服。③拓展阅读:从古至今有很多人都表达过自己对于生和死的态度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④通过朗读体现敬佩之情:中国古时候有一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⑤小结:引用司马迁的这句话,就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比泰山还要重的人。(板贴:引用名言警句)(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①交流课前查阅的张思德资料,哪件事最打动你?②播放音频:张思德人物介绍③通过朗读体会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④毛主席举了这样一个张思德的事例,就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什么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板贴: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①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些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要轻呢?②分享课前查阅的“法西斯”资料③毛主席通过这两种人的对比,(板贴:对比两种人)就进一步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们的死就比泰山还重。④师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