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材分析
《花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要素在《花钟》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8个生字,规范书写14个生字,在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有效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8个生字,规范书写14个生字,在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有效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教学难点:
1.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2.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花钟)
2.让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鲜花(课件呈现花朵)课文中用哪些词来形容这景象的?(课件呈现词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鲜花中还蕴藏着许多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探索。
二、朗读欣赏,整体感悟
边听边思考(课件点小喇叭播放课文朗读)
1.科学家揭示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请把它画出来。围绕它介绍了哪几种花?
2.看图复述回答: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课件展示生答:牵牛花五点开放,蔷薇花五点左右开放······
3.?读读说说: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
4.学生对比朗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把花当成了人,所有的花都显得那么的生机勃勃,那么的动人可爱。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祖国的文字多么丰富啊!
5.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发现不同的鲜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师: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呢?
1.合作学习: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补充小资料)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早修成的花钟)
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你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4.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五、作业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去做。
1.自己完成或与同学合作,搜集24小时内陆续开放的花,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花钟。
2.画一画或写一写自己心中最美的花。
教学反思:
这堂《花钟》课例教学思路清晰,亮点突出,充分展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课堂以生动的花卉图片导入,瞬间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