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总复习 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5.pdf
文件大小:271.7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67千字
文档摘要

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聚焦平面图形与七巧板知识,系统整合长

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特征、辨认及拼组内容。教材以七巧板为载体,通

过设计“有趣的图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深化对图形特征的理解,探索图形间的

组合与转化关系。编排上注重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思考,由浅入深设置练习,如先辨认单个图

形,再用七巧板拼出复杂图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图形问题。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拓展,帮助

学生构建完整的图形认知体系,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常见平面图形,能进行简单辨认,但对图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不够深

入,如难以区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差异。在七巧板拼组活动中,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

足,无法快速将零散图形与目标图案建立联系,拼组时依赖模仿,缺乏独立思考。此外,学生

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学生动作不够协调,拼组效率较低。不过,

该年龄段学生对七巧板这类趣味性强的学具充满兴趣,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操作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核心素养】

在围绕平面图形和七巧板的复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拼组

平面图形,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图形表象,感知图形间的位置与组合关系;在运用七巧板创作图

案时,锻炼逻辑推理能力,理解图形的分割与重组原理;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升数学抽象能力,

将实际操作经验转化为数学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元素,增强应用意识,让

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逐步形成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熟练掌握图形特征,清晰区分易混淆图形,提升图

形认知能力。

2.通过七巧板拼组活动,增强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能力,能运用七巧板拼出常见图案,理解图

形间的组合与转化关系。

3.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意

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平面图形的特征与辨认方法,熟练掌握七巧板的拼组技巧,深化对图形组

合与转化关系的理解,提升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在七巧板拼组中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组合图形;准确理解图形间复杂的内在

联系,能在生活场景中灵活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探究”

【设计意图:整理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导语: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与几何?

预设:图形大变身、有趣的平面图形

2.整体回顾。

3.导言: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与几何》(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归纳各图形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动手操作,上台展示,培养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图形大变身。

(1)通过拓印或描边可以得到立体图形面的形状,这些形状就是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

个面,也就是“面在体上”。

(2)你学过哪些图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预设:

预设: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个尖尖的角,4条直直的边,其中有2条长长的边,2条

短短的边。

预设: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个尖尖的角,4条直直的边,并且每条边一样长。

预设:圆,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预设:三角形,有3个尖尖的角,3条直直的边,并且三条边首尾顺次连接在一起。

……

2.画一画这些基本图形。

学生操作

3.有趣的平面图形。

介绍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其中有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大三角形一样大,是最大的图形;两个小三角形一样大,是最小的图形。

4.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你能设计出一幅有趣的图案吗?

小组设计图案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

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教材P93“练一练”第1题。

2.教材P94“练一练”第2题。

3.教材P94“练一练”第3题。

4.教材P94“练一练”第4题。

5.教材P94“练一练”第5题。

四、总结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