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读后感.docx
文件大小:14.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1千字
文档摘要

《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读后感

一、读书缘由

大家一提到作业,首先会想到它是检验孩子们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帮助孩子们巩固学习的新知识。但如果作业仅为没完没了的习题,枯燥单一的题目以及题型,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做作业,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思考,真正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呢?相信大家细细品味《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这里面也有你想要的答案。

细看这本书的书名,特别吸引眼球的是“有意思”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也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它们既体现在刘特仔细钻研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各种探究性作业的作品之中。文中主要将探究性作业概括为这几个类型包括生活描述型、概念表征型、问题分析型、反思评价型和单元综合型。同时展示了不少优秀的3-6年级学生的探究性作业,这为一线教师布置有意思的数学作业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本书共分为四大版块:一、探究作业的诞生;二、探究性数学作业的内涵;三、探究性数学作业的实施;四、探究性数学作业的实例。

二、本书观点简介

本书按“追寻→设计→落地→展示”四个篇章展开。

追寻篇:讲述了探究性数学作业产生的原因。由于枯燥重复的机械性作业,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从而激发了刘特革新数学作业想法,从一点一滴中进行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进行优化整理升华。

设计篇:阐述了探究性作业的含义,它适用什么年龄段的学生、有哪些作业类型、作业体系需要依靠怎样的支架等等。细读设计篇的内容,你能了解到如何设计探究性的数学作业,掌握一定的设计策略。但是不同班上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情,需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去增删已有的探究性作业题,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作业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

落地篇: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作业,包括何时布置作业、如何精准指导学生、如何实施有效的评价策略,以及课堂教学中如何与之契合。教师将设计好的探究性作业亲自实践,发现问题之后进行修改、提升、指导、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环节都是串联,同时要关注到的细节也非常多,刘特的经验以及收获为我们的现实操作提供参考。学习她的经验以及成果,真正实现作业对数学课堂的推动作用。

展示篇:呈现出所设计的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性作业,插图配置学生自己有趣的数学作业,真正让孩子们畅游在数学的海洋,反过来实现学生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其中着重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探究性数学作业的三个特征:

三、经典案例分享

(一)预习类作业

选取的面积部分的内容,该作业刘特布置在“认识面积”学习之前,作业内容为面积是什么?它和周长一样吗?请画一画,写一写。主要了解学生对“面积”的理解状况,才好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从中我节选了一位学生的作业可以明显看出他能明显分清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并且能进行举例说明。这种前设性作业能够检验孩子对要学习知识的一个掌握情况,并且老师在阅后还进行了留言,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二)复习类作业

选取的是“图形的运动”的内容,该作业布置在本单元复习之前,主要是节选了书上的一道题: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还让学生在题目中画出其运动示意图,通过图形的运动,铺垫图形的转化思想,将分数、平移、转化糅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评价类作业

选取的是三年级的“解决问题”,将某个学生的错题进行展示并形成作业,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根据要求评价错误作业,指出两道题该生做错了什么?思考该生没有弄清楚什么问题。同时让学生提解决方案如何做对这两道题。这样的评价类作业更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根据找到别人的错误,从而巩固正确解答这类题的方法。

四、读后思

(一)为学生的探究性作业搭建支架

刘老师对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结合探究作业的五大类型、能力培养和学生心理,我们可以建立探究性作业的体系支架。该支架的形成也是对数学教学过程性目标的深度落实。

(二)作业设计更加注重从量到质

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的5:3:2课型构成理论

每节课都精心设计都让学生感到有意思是不太可能的,十节课里至少有五节是不花太多精力的普通课,至少有三节是数学技能的训练课,只有那么一两节关键课是要花较多精力去思考的、让孩子觉得有意思的课。

(三)正视真实情况,去除焦虑情绪

俞正强老师说:“一个再出色的带班教学老师,10节课里也会有5节非常普通的课,会有3节相对无聊的技能训练课。只要能做到其中2节课让学生很喜欢,就是非常非常厉害了。”所以在教育之路上,放淡对结果的执念,认真对待每一次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五、我的实践与思考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在不断地进行时间和探索,首先是录制常规课,根据反复观看常规课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进行改进;其次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快乐学习,尽量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感悟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