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16.6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4.23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能联系上下文理“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

个故事的内容。(重点)

3.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

点)

一、质疑导入,感受新知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

进行辩论这件事。)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

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相关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

力于道德学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

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盂(yú)沧(cāng)沧凉凉孰(shú)汝(rǔ)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

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自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请一组展示,其余同学进行补

充。

(2)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是否清楚、完整。

教师点拨:《两小儿辩日》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

人近,双方各执一词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

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

近。”)

(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

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

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3)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朗读课文,领悟道理

1.合作探究:两小儿为何辩斗?试着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填在下面的

表格中。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一样大,到了

一小儿中午时就如()一般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