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2.docx
文件大小:224.5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4.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授课信息

教学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授课专业

学前教育

授课课时

授课地点

1号教学楼,黄色实训室

授课形式

线上+线下

二、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

邱淑慧《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科学出版社

参考资源

职教云问卷星幼乐美实训平台中国大学慕课

内容分析

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选自《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课程模块一中的项目,此项目共包括3个任务,2个学时。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包括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分别是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儿童游戏理论。此内容的学习重在解读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正确的认知,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岗位对接

幼儿园教师岗,早期教育教师岗位,保育员岗

专业竞赛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技能”大赛;

证书融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婴幼儿照护资格证;保育员证

思政教育

激发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理论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态度。热爱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已较好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幼儿的认知,语言、个性、社会性与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便于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认知能力

在学习本项目之前,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特点有较好的掌握,并且做过针对性的练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习特点

学生喜欢互交式的学习方法和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喜欢互动、实操性强的教学模式,善于合作交流,表现力较强。乐于参加各类实践性教学活动,对网络平台推广等相关形式的学习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借助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育人目标

1.正确认识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的价值,重视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深切体会三大理论基础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能够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动态化的解读。

2.能够举例说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的应用。

3.能够创作与儿童游戏理论相关的科学小游戏。

知识目标

1.说出三大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形成的过程与特点。

2.归纳三大理论的基本理念。

3.总结三大理论的教育内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归纳三大理论的基本理念、总结三大理论的教育内涵。

突破手段

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资料搜集、在线微课、课件等自主完成理论学习,课中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教师总结明确三大理论的基本理念、总结三大理论的教育内涵。

教学难点

能够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动态化的解读、能够举例说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的应用、能够创作与儿童游戏理论相关的科学小游戏。

突破手段

通过视频、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理解三大理论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选取活动设计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中进行总结。

2.任务驱动法: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资料搜集、小组讨论来完成任务,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4.小组研讨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来完成任务,实现了成员的优势互补,培养了团队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5.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云课堂视频、课程学件自主完成学习,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在云课堂上传学习资料

2.PPT课件

3.学生:完成在线微课学习、完成在线测试。

教师:推送课前学习任务,检查并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合理分组,根据学生预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资源准备。

八、教学过程

课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线上自主学习—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大理论的基本理念

发布任务:教师在云课堂发布任务:

课前预习三大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代表人物,理论发展的基本过程,以及你如何理解三大基本理论的内涵?

学生登录云课堂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课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一:讲授、交流讨论--认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交流讨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内涵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内涵的?(联系幼儿心理学所学知识)?

归纳总结:

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提倡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