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防溺水安全》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2.75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29千字
文档摘要

守护孩子安全预防溺水事故汇报者:某某年级某某老师

目录Part1预防溺水我知道Part2游泳前要做的准备Part3溺水事故案例Part4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预防溺水我知道Part1第一部分

控水救助法当溺水者被救上岸以后,如果还有心跳和呼吸,可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助者的肩上,腹部紧贴救助者的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肺、胃内的积水能够自然地流出;或者救助者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助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

孩子溺水的原因忽视安全,在没有成人监护的情况下游泳,或者在没有救生员的地方游泳,都会增加溺水的风险。我们还应该关注水域的安全警示标识和救援设备。在游泳场所,我们应该留意水域的安全警示标识,遵循场所的规定和提示,不要擅自进入深水区或禁止游泳的区域。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救援设备的配备情况,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什么是溺水?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的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人工呼吸救助法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在实践中,有很多人是在做了数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复苏的。人工呼吸的节律,约为15~20次/min。

游泳前要做的准备Part2第二部分

胸部热身扩胸运动:双臂伸直,与肩同宽,然后向后扩展胸部,使胸部肌肉得到拉伸。这个动作可以放松胸部肌肉,预防游泳时呼吸不畅。俯卧撑:俯卧撑不仅可以锻炼上肢肌肉,还可以拉伸胸部肌肉。初学者可以选择膝盖着地的俯卧撑,以降低难度。

腰部热身腰部扭转: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腰部,然后向左右两侧扭转腰部,每个方向扭转10-15次。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放松腰部肌肉,预防游泳时腰部疼痛。腰部拉伸:坐在地上,双脚伸直并拢,双手向前伸直,然后慢慢向前俯身,尽量让双手触摸到脚尖。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腰部肌肉,提高腰部柔韧性。

腿部热身大腿拉伸: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并拢,然后慢慢将一只脚抬起,用双手抱住膝盖,尽量将膝盖贴近胸部。保持这个姿势15-20秒,然后换另一只脚进行拉伸。这个动作可以拉伸大腿后侧肌肉,预防游泳时大腿酸痛。小腿拉伸:坐在地上,双脚并拢,双手抓住脚掌,然后慢慢向后拉伸,尽量让脚掌贴近臀部。

踝关节热身脚踝转动: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脚踝各10-15次。这个动作可以放松脚踝关节,预防游泳时脚踝扭伤。脚尖抬起:双脚平放在地上,然后慢慢抬起脚尖,尽量让脚跟离地,保持这个姿势5-10秒,然后慢慢放下。这个动作可以加强脚踝的力量和灵活性。

溺水事故案例Part3第三部分

溺水事故案例一初二学生河边洗手失足溺水:2024年5月,安徽某中学几名初二学生放学后到学校附近河边洗手。其中一名学生洗手时,不慎踩空跌入河中。河水湍急,他很快被冲走。其他学生吓得不知所措,待路人听到呼救赶来救援时,孩子已沉入水底,打捞上岸后确认死亡,学校与家长需强化安全教育。

溺水事故案例二初一学生池塘游泳溺亡:2024年6月,湖北一名初一学生在周末约同学到村子里的池塘游泳。池塘底部有很多杂物,他在游泳过程中被杂物缠住脚部,无法挣脱。同学试图营救,但能力有限。等到村民发现报警,将其救上岸时,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池塘看似普通,实则暗藏危险,学生不可随意下水。

溺水事故案例三初二学生春游河边溺水:2024年4月,江苏某中学组织初二学生春游,地点在河边公园。自由活动期间,一名学生趁老师不注意,跑到河边玩水,不慎失足落水。河水较急,他很快被冲走。老师发现后立即组织救援,附近群众也纷纷帮忙,可找到孩子时,他已停止呼吸,春游安全管理亟待完善。

溺水事故案例四初三学生假期河边溺水:2024年7月,湖南一名初三学生在假期独自到河边游玩。河边石块长满青苔,他在行走时滑倒跌入河中。河水较深,他又不会游泳,只能在水中挣扎。路人发现后报警,等救援人员赶到,将他救上岸时,已因溺水时间过长,不幸离世,家长要关注孩子假期行踪与安全。

如何预防溺水事故Part4第四部分

组织防溺水演练活动学校、社区可组织防溺水演练活动。模拟溺水场景,让学生、居民参与其中,实践溺水时的自救与救援操作。通过演练,让大家熟悉救援流程,掌握正确救援技巧,提高在实际情况下应对溺水事故的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加强对儿童的特殊监管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儿童这一溺水高危群体的监管。在园内开展趣味防溺水活动,如防溺水主题游戏、儿歌传唱、绘画比赛等,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溺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