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17.4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词句,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词句,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词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词的魅力。

3.体会词人对好友前景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的妙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谁能背诵一首离别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词人王

观写的一首送别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

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2.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二、读通词句,初步感知

1.生自读,读准字音,读流利词句。

2.师范读,齐读。

3.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停顿、押韵)

4.同桌互读。

三、再读词句,理解大意

1.请你们再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

出来。(学生自由交流)

2.借助注释,交流对词义的理解。

明确: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朋友是去哪里呢?去那山

水交汇的地方。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千万要把

春光留住。

四、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两句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

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3)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

受吧!(学生读,师生共评)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2)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上阕:上阕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

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顿时令景物也有了几分惜别的情意,同时也表达了无论朋友走

到哪里,自己的目光都会一直追随而去的情意。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诗人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送走了春天,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了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

样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男女生读,师生读。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什么要“和春住”啊?(学生汇报交流)

(2)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祝愿替代了离别

的不舍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词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呢?(板书: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下阕:下阕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

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是春归人也归,表面上吐露的是惜春之情,

实际上寄托了对朋友前景的美好祝愿,希望对方能和四季中最美好、最具有生机的春天

同在,蕴含了深厚的情谊。

5.归纳中心: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前景

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写作手法: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这首词构思

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眉眼盈盈处”

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到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眉目传恨、秀眉凝愁

的情态,妙语双关。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写一段话,用上一句诗或词,表达对即将离别的老师或同学的深情。

[板书设计]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借景——眉眼盈盈处(愉悦)

抒情——千万和春住(祝福)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