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志
向。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这些马漂亮吧,神气吧?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
2.原来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
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
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板书课题:马诗)
3.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
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
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指导读音。5.学生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释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明诗意,四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
诵读入
诗境。
2.借助课文注释,同桌相互交流古诗大意。
3.古诗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①想象画面:自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里的黄沙为什么会像雪?月亮为什么会似钩?
空旷的沙漠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
上,恰似一把弯钩。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清冷、悲
凉)
②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
特别的意义呢?
点拨:“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
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2)心中有着迫切的希望,却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恰
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快走】驰骋。走,跑。
【清秋】清爽的秋天)
翻译: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
时的原野。
①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你能想象到诗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
景呢?
诗人骑着一匹戴上了金络头的战马,驰骋在战场上。(现实的无奈、悲凉)
②讨论交流: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
什么?
点拨: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寄托诗人渴望被重用,一
展抱负。
借“快走”“清秋”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保家卫国的志向。
4.朗读指导:前两句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
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可以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读得时候语
调可适当上扬,“快走”可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
向往之情。
四、体会诗人之志
1.查阅哪些资料对深入了解古诗有帮助?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补充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古诗。
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
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
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请同学们根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