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 匆匆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287.6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6.87千字
文档摘要

8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禁、挪移”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

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难点】

1.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

流逝的感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禁、挪移”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4自然段。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诗歌。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格言、诗文、佳作事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这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匆匆)

(2)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请同学们一起书空。

(3)想象“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呢?(十分急忙的样子)读到“匆匆”二

字,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呢?(人们赶着上班的画面,同学们赶着上课的画

面)

3.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

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与美的憧憬;散文风格

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

《欧游杂记》《论雅俗共赏》等。

4.写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当时处于五四运动低潮期。各阶层忙于救国,追求进步,

尽管他们受到各种打压,却从未停止进步的脚步。朱自清这时的思想十分苦闷,他“看

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却也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间,仍希望有所作为。《匆匆》

便抒发了作者的这种心境。

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部分学生分段落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3.出示词语。

(1)教师正音:“藏”在本课读“cánɡ”,“蒸”是后鼻音。

(2)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师:这篇课文中哪些词语比较难理解?预习时你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

①理解“涔涔”和“潸潸”。

交流:“涔涔”指汗、泪、水等不断向下流的样子。“潸潸”形容泪流不止。为什

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

②理解“挪移”。

交流:什么叫“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移动的意思。

③理解“蒸融”。

交流:“蒸融”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蒸”就是“蒸发”,“融”

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的意思。

4.指导书写“藏”和“蒸”。

“藏”和“蒸”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写得扁、长,为

下半部分留出空间。“藏”的第6笔是竖折,第8笔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注意

下半部分“臧”中的“臣”。书写“蒸”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这一笔不要写的

过短。

三、整体把握,分段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进行批注。

(1)师: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围绕“匆匆”二字,写了哪些内容?请认真听老师读课

文,把你的发现写在相应段落旁边。

(2)师生交流讨论。

可分为几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1部分(1)时间一去不复返

第2部分(2-4)时间在不经意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