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 春夜喜雨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18.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古诗词诵读:3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春雨的美好,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释题

杜甫在经过一段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

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761年春,杜甫于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成都曾

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写了《春夜喜雨》这首千古名诗。

(板书诗题)解题: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心里十分高兴。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诗,简介这首诗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名读,师正音。(“重”在这里读“zhòng”)

4.说一说读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乃:)

5.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来读这首诗。(欢喜、轻快的语气,读出对春雨

的喜爱)

三、品析古诗

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从哪里看出来

的呢?

(一)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为什么说它及时呢?(时节,即播种的时节)

2.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3.指导朗读此句。

4.这除了是一场及时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二)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潜”指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

2.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引入朱

自清的《春》片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层薄烟”)

3.春雨悄悄地来,静静地走,滋润万物,默默无闻,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指导读此

句。

(三)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指名说对此句的理解。(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唯独江船上的灯火明亮

可见)点拨:野外一片漆黑,只能辨认出江船灯火,说明天色阴沉得厉害,雨一时

不会停,能够

真正地“润物”了,可见真是一场“好雨”!

2.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预设:好一场及时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地滋润。

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是什么样子的呢?

(四)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读着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什么?如何理解“重”字。

(图片出示)花因为包含雨水而显得沉重的样子。

2.这样的万紫千红,这样的娇艳欲滴,这样的花团锦簇,难道诗人仅仅想到了城里

的这些美景吗?他还会想到什么?(秋天,丰收)

(五)感悟朗读

春天的美丽,秋天的丰收都将由这一场雨带来,你喜欢这场雨吗?让我们一起读: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看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想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总结升华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

一位诗人——杜甫。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学生自由谈感受)

2.杜甫同情人民,他创作的诗歌中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他的诗以最普通的百姓

为主角,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

3.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杜甫如此欣喜若狂,因为这

场春雨带给诗人的是无限的希望啊。杜甫表面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民而喜,让我们带

着欣喜之情再来读这首诗。

4.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3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