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汇报者:某某年级某某老师
目录Part1预防溺水我知道Part2游泳前要做的准备Part3溺水事故案例Part4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预防溺水我知道Part1第一部分
什么是溺水?溺水,俗称淹溺,是指在游泳时或者失足落水时发生的严重意外伤害,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很多人在夏日喜欢在江、河、水库、水塘内游泳,这就很容易发生溺水现象,是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
溺水的危害窒息:溺水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窒息,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脑缺氧:当人在水中时,由于无法正常呼吸,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这可能导致脑部缺氧,造成脑损伤甚至神经功能障碍。心脏问题:溺水时,身体处于紧张和应激状态,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的心脏问题。
孩子溺水的原因私自到野外水域游泳的高危行为,孩子私自或者酒后去野外水域游泳,极易发生溺水事故。【案例】泰州5个高中生酒后来到江边,其中一个人下河游泳,不久出现危险,另一个学生看情况不对就下水施救,但两人都沉没水中,不幸身亡。【案例】菏泽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周末独自一人到黄河李村段游泳,不慎溺亡。
溺水自救知识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者功亏一篑。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游泳前要做的准备Part2第二部分
感冒、情绪波动时不宜游泳患有感冒、精神高度紧张或情绪波动起伏的时候,或在大量出汗的劳动、运动之后,都不宜马上游泳,否则容易导致抽筋溺水,损伤身体,或加重原来的疾病,或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等。另外,服用了镇静药物、催眠药物者切勿游泳,酒后切勿游泳。
尽量避免室外游泳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建议尽量选择室内泳池。
游泳不逞强不私自游泳,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要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确认身体状态良好、无疾病,方可下水游泳。把握好游泳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个小时。
空腹和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饭后45~60分钟内不要游泳,饱腹游泳则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同时每次游泳的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一般30~60分钟为宜,每游泳半小时应休息15分钟。
溺水事故案例Part3第三部分
溺水事故案例一5岁女童海边捡贝壳溺水:2024年10月,福建厦门海边,5岁的琪琪跟着奶奶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滩上有许多漂亮贝壳。琪琪挣脱奶奶的手,跑去捡贝壳,不知不觉靠近了海水。海边礁石湿滑,琪琪不慎滑倒,跌入海中。奶奶急忙呼救,路过的行人赶来帮忙,将琪琪救上岸。可琪琪因溺水已昏迷,送医后经全力抢救,身体仍受到严重损伤,海边游玩务必牵好孩子的手。
溺水事故案例二8岁男童海边看海鸟溺水:2024年11月,浙江舟山一处海边,一群海鸟飞过,8岁的浩浩看得入神,慢慢走向海边。海边沙滩被海水长期冲刷,变得松软,浩浩一脚踩空,掉进海里。周围人听到落水声,纷纷赶来救援。然而,浩浩被救上岸时,已因溺水缺氧,生命垂危,最终抢救无效离世,家长需时刻留意孩子在海边的举动。
溺水事故案例三6岁女童海边写生溺水:2024年12月,江苏连云港海边,学校组织小朋友写生。6岁的悦悦在海边画画,被海上美丽的景色吸引,起身想靠近些看得更清楚。她不小心踩到海水浸湿的沙滩,滑倒跌入水中。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后大声呼救,附近景区工作人员赶来将悦悦救起,但悦悦因溺水时间较长,身体出现严重不适,集体活动时老师对孩子的安全监管尤为重要。
溺水事故案例四7岁男童海边洗手溺水:2024年3月,河北秦皇岛海边,7岁的小宇在海边洗手,海水溅湿了他的衣服。小宇想往海边挪一下,结果脚下一滑,跌入海中。同行的小伙伴吓得大哭,周围游客听到哭声赶来救援。小宇被救上岸时,已停止呼吸,海边看似平常的行为也可能潜藏危险。
如何预防溺水事故Part4第四部分
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学校、社区、家庭需共同发力,全面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学校将其纳入课程,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讲解、实操演示,让学生明白溺水危害与自救互救方法。社区举办讲座、发放手册,向居民普及知识。家庭中,家长结合日常生活,随时给孩子灌输防溺水观念,提高全民防溺水意识。
强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