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危险水域珍爱生命安全汇报者:某某年级某某老师
目录Part1预防溺水我知道Part2游泳前要做的准备Part3溺水事故案例Part4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预防溺水我知道Part1第一部分
溺水发病机制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根据淹溺水的性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孩子溺水的原因年龄、身体因素影响,儿童喜欢玩水,但年龄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弱,也无自救能力或自救能力较弱。【案例】9岁女孩小苏在住宅小区的游泳池玩耍时,不小心穿过游泳池深浅水区分隔带,进入了深水区,发生溺水事故。幸亏游泳池的值班巡视救生员及时发现并施救,女孩最终脱离危险。
什么是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技术,它通过人为的方式帮助或刺激呼吸,以提供氧气给身体的重要器官,特别是大脑和心脏。当一个人的呼吸停止或不足时,人工呼吸可以帮助他们维持生命。当一个人溺水时,他们的肺部可能充满了水,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呼吸可以帮助他们排出肺部的水分,恢复呼吸。
什么是溺水?溺水常称淹溺,是人浸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缺氧性神经损伤。溺水导致死亡的进展迅速,全程不超过5~6分钟。很多人对溺水不了解。
游泳前要做的准备Part2第二部分
自由泳交叉分解练习这一步非常接近完整的自由泳动作。可以先划一只手,再划另一只手,过程中可以完成三次划手、一次换气的动作,感受每次划手的动作。在此期间要持续踢腿,为身体提供动力。如果能练好这个动作,自由泳就完成了90%。下一步就是自由泳的最终形态。
自由泳协调动作自由泳协调动作只需在第四步的基础上提前启动划手动作,即一只手快要斜插入水时,另一只手就开始高肘抱水,而不是等一只手伸直后再完成高肘抱水动作。这个过程就像一只手在追赶另一只手完成动作一样,动作中要充分做好转肩、转体、前伸的动作。练好这个动作,就能做出标准的自由泳前交叉动作。
游泳前冲冷水澡减少体温急剧变化,直接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冷水游泳池,体温会迅速下降,可能引发不适甚至抽筋。事先用冷水淋浴可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水温,减少这种突然的温度变化带来的风险。
腿部运动:站立位,双腿伸直,交替抬高,做踢腿动作,每条腿各做10-15次;或者双脚与肩同宽,屈膝下蹲,再缓慢站起,重复10-15次。手腕和脚踝运动:双手交叉,转动手腕,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15圈;双脚脚尖着地,以脚踝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旋转10-15圈。充分热身运动
溺水事故案例Part3第三部分
溺水事故案例一初三学生雨后池塘溺水:2024年6月,浙江多地遭遇强降雨,雨后水位大幅上升。初三学生小赵看到家附近的池塘水变多,觉得好玩,瞒着家人就跑去池塘边。池塘边的泥土被雨水浸泡后,变得松软湿滑,小赵一不小心滑倒,跌入水中。池塘底部有厚厚的淤泥,小赵越挣扎陷得越深。路过的村民听到呼救声,赶来救援,可当把小赵救上岸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溺水事故案例二两名初中生野外泳池溺水:2024年8月,河北两名初中生在暑假期间相约到一处野外泳池游泳。该泳池未经正规开发与管理,水质浑浊,水下布满了各种杂物,情况不明。两人下水后不久,其中一人突然腿部抽筋,疼得大声呼救。另一人赶紧游过去帮忙,可慌乱中自己也被水下杂物缠住。他们在水中拼命挣扎,附近没有其他人,无法及时得到救援。
溺水事故案例三初二学生河边烧烤溺水:2024年9月,四川一群初二学生在周末相约到河边烧烤。烧烤结束后,大家玩得兴起,其中一名学生小钱提议下河游泳。在没有做好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小钱率先下水。河底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十分湿滑,小钱在游泳过程中,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头部重重磕在另一块石头上,顿时失去意识,沉入水中。
溺水事故案例四小学五年级学生河边洗手溺水:2024年5月,安徽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孙,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河边洗手。小孙在洗手时,为了洗手更方便,往河边靠近了几步,没想到脚下一滑,跌入河中。河水较深,小孙又不会游泳,只能在水中拼命扑腾。同行的同学吓得大哭,周围路人听到哭声赶来救援,可等把小孙救上岸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如何预防溺水事故Part4第四部分
参与防溺水宣传活动积极带孩子参与社区、学校组织的防溺水宣传活动,如防溺水讲座、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孩子能接触到更多专业知识,与其他家庭交流经验。家长也可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防溺水要点,与孩子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