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语文必修上《琵琶行并序》优质教案.pdf
文件大小:248.99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42万字
文档摘要

《琵琶行并序》

【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

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

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歌行体

(1)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歌行体的特点:

①篇幅可短可长。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

内容充实而生动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

九言的句子。

⑤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吟”或“歌行”来命名。

3.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白居易相对“古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

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

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

主要作品: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

《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4.序

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成书经过或

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

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

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一般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

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

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

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

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

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理解与鉴赏】

1.从第二段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诗句特点诗句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细腻柔美

嘈嘈切切错杂弹乱中有序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畅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抑郁

激越雄壮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高亢激昂

2.试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的作用?

明确①突出了音乐效果。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

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在直接描

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

点睛之笔。

②深化诗歌的意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

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能感到这秋凉的夜

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余音绕梁,不绝如

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

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