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教材分析
(一)学问脉络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争辩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从分析学校生疏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入手,引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试验“活动·探究”,使同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其次部分内容,教材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上升和降低,直接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通过争辩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可推断该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通过KMnO4与KI反应进行验证;最终介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部分内容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探究活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使同学把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
(二)学问框架
1、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条线:
反应物反应物性质实质元素(推断依据)反应过程
还原剂→还原性→失e-→化合价上升→氧化反应
氧化剂→氧化性→得e-→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2、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Fe
Fe
Fe2+
Fe3+
弱氧化剂(H+、S、Cu2+、I2、Fe3+)
Al、Zn
强氧化剂
Al、Zn
强氧化剂
Fe、H2S、I-、Cu
强氧化剂主要有:Cl2、Br2、浓硫酸、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新教材留意以生动的语言、严密的规律推理、严格把握教学的深广度,留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材不要求补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不要求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重视化学试验的作用。教材收集一些典型有效的试验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概念和原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接受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试验,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有力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重视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教材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辨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1、通过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同学能从化合价的变化,生疏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试验探究,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通过对一些化学反应的“沟通·研讨”活动,使同学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生疏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的一般规律。
3、把握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推断反应类型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能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推断氧化剂、还原剂,依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
4、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探究活动,使同学把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同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使同学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生疏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引导同学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冲突体的学习,初步培育同学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探究活动,使同学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猜想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4、通过“迁移·应用”、“沟通·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同学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力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沟通·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同学探究未知学问的爱好,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探究活动,培育同学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问上重点、难点
1、生疏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生疏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依据元素的化合价猜想物质的性质。
3、使同学把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探究方案的设计,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猜想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预备
(一)同学预备
1、复习学校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