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地理必修二第6章第1节习题解析.doc
文件大小:257.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8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6章第1节习题解析

安徽周兵

一、单项选择题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打算论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观点一特殊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观点只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应当是自然环境打算论,产生该观点是由于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由图可知该观点只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消灭在在工业文明时期。此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力量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进展,造成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第3题,由图可知该图强调人类社会和环境相互影响,强调人地关系应协调进展。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反了可持续进展的公正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

(2022·河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读下面漫画《危急》,回答4~5题。

4.漫画中“危急”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削减D沙尘暴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急的人为缘由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开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需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答案】4.D5.D【解析】本题组趣味性深厚,漫画中形象地呈现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急”,树没了、沙来了,“危急”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格外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峻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开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可持续进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生疏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进展起来的。“可持续进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爱好和争辩,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可持续进展。据此回答6~7题。

6.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进展》一书中,将可持续进展定义为:“在爱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供应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进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进展的()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

7.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进展争辩范畴的是()

A增加绿地面积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进展科技、削减并消退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

【答案】6.C7.C【解析】第6题,可持续进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力量构成危害的进展,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进展三个系统,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进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第7题,在社会可持续进展所争辩的范畴中,最终目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进展科技、消退文盲属于此列;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生态可持续进展的争辩范畴。而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属于经济可持续进展的范畴。

8.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急且符合可持续进展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浇灌D.推广喷灌、滴灌,进展节水农业

【答案】D【解析】进展节水农业可缓解水资源紧急且符合可持续进展的原则。

9.下面一些观点或主见,符合可持续进展基本原则的是()①在爱护全球环境过程中,发达国家比进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②发达国家利用进展中国家对经济进展的需要而转嫁污染③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进展必需把握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量之内④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进展中国家经济进展也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③

【答案】D【解析】发达国家转嫁污染,进展中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进展措施均违反可持续进展的原则。

10.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生存问题D进展问题

【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进展问题。

11.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符合()

A.公正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进展性原则【答案】C【解析】《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全球各国共同行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符合共同性原则。

12.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