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育才中学高2021级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Ⅰ卷(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心政治制度演化的重要特点是
A.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皇帝和大臣日益走向对立
C.中心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中心集权不断加强
2.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3.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斗时期
C.解放战斗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缄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莫非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被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
5.某中学课外爱好小组在争辩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发觉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6.《世界学问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照旧保存完好。结合所学学问推想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7.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B.大批农夫弃农经商
C.农夫种茶收入增加???????????????????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8.(二十世纪三十年月苏联)“五年方案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好像不像给进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依据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峻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由于苏联的五年方案
A.没能促进经济进展B.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9.下列有关思想的提出符合中国近代经济进展趋势的是
????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②“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③“今之国若有十万之豪商,则胜于百万之劲卒”
????④“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10.在中国近代生活变迁中,“断发”较“放足”后起而先成,其缘由有
?①受西方审美观的影响?②“断发”运动具有鲜亮的政治颜色?
③男子的活动社会性更强?④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更重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放。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供应了成功的阅历,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阅历”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