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重庆市开县中学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第7周课程纲要.doc
文件大小:7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4千字
文档摘要

[开县中学模块课程纲要模板]

开县中学高2022级物理学科模块课程纲要

编制时间:2021.10.14

教学

内容

人教版必修一其次章第五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和

竖直上抛运动

预设课时

7

教学起

止时间

10.14----10.20

主备小组成员

周华彬王国隆

王建新卿明明

主备负责人

卿明明

资料收集人

王国隆王建新

预设

重点、难点及本质问题

重点:

1.运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段处理和整体处理方法的运用

难点:

运用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本质问题: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

课型

流程要素

问题生成课

(自主回归复习课、测试训练课)

1、明确“三定”,供应支架:“三定”即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可用《导读单》、投影、板书等方式呈现。“支架”即阅读“九字诀”、相关的学科思想方法、激发自学热忱等。

2、同学自学,老师督促:监督和评价自学过程,巡察发觉问题,引导准时改善。

3、合作解决,生成问题:同学合作解决部分问题,生成小组共性问题。

4、归纳总结,尝试建构:留意总结并初步建构,逐步培育自学习惯和力量。

问题解决课

(试卷讲评课、问题拓展课)

1、提出问题:呈现问题生成课上生成的重点问题,充分暴露问题产生的缘由。

2、解决问题:选择以下方式和策略引导同学解决问题——

方式:独立思考、合作解决、同学展讲老师点拨、老师精讲同学且思且记。

思考策略:猎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查找切入点、链接点等。

3、变式拓展:供应多样化的变式拓展方式,创编习题,训练同学的高阶思维。

4、反思建构:引导从多角度反思总结,准时改善,并自主建构思维导图。

综合解决课

明确“三定”,供应支架2、同学自学,老师督促3、合作解决,生成问题

4、解决问题5、变式拓展6、反思建构

课时

课型

评价任务

课型流程要素

学习方式、策略

1、评价任务的核心是设计学习内容、问题及练习,量适度;问题力求促进同学生成。

2、要与学习目标保持全都,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

3、评价任务要有系统性,问题多要分类,抓住本质问题。

4、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同学“八动”。

第1课时

模块一:同学自主阅读试验报告册p1-p2,回顾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操作。

模块二:自主学习试验报告册p13例2,利用纸带数据作出v-t图像。

模块三:自主学习试验报告册P26例题,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针对目标1.2.3

1、结合目标自主学习(25分钟运用阅读九字诀)生成个人问题。

2、同学运用争辩“12345+2”策略小组沟通争辩(10分钟)、生成小组共性问题(老师遵循“123

3、小组评价建构初步学问导

图。(5分钟)

第2课时

模块一: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

模块二:同学分组进入试验室进行用打点计时器侧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试验。

模块三:每位同学依据自己打出的纸带,进行测量,计算,最终作出v-t图像。

模块四:每位同学依据自己打出的纸带,运用逐差法求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针对目标1,2,3

模块一:(10分钟)将小组共性问题在小组间呈现沟通(老师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指导同学解决问题)。

模块二:(10分钟),各小组同学自己动手试验(老师巡察并才智指导)

模块三:(5分钟),同学运用争辩“12345+2”策略小组沟通争辩

模块四:(10分钟),同学运用争辩“12345+2”策略小组沟通争辩。(老师遵循“123”三定原则)

最终老师指导同学反思建构完善上节课的学问导图。(5分钟)

第3课时

综合解决课

完成试验报告册上p27—p28的定时练习,并进行评价

针对目标1,2,3进行强化

(15分钟)同学自主完成定时练习,(10分钟)老师组织督促评价,小组运用“12345+2”策略争辩生成小组共性问题,(8分钟)小组间呈现沟通(老师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指导同学解决问题)。

第4课时

问题生成

模块一:同学自主阅读《新课标导学》P63,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模块二:自主尝试针对训练3,体会上升与下降过程的对称性。

模块三:自主尝试典例研习3,初步把握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分段法与整体法的区分

针对目标4,5

1、结合目标自主学习(25分钟运用阅读九字诀)生成个人问题。

2、同学运用争辩“12345+2”策略小组沟通争辩(10分钟)、生成小组共性问题(老师遵循“123

3、小组评价建构初步学问导图。(5分钟)

第5课时

问题解决课

模块一:呈现第四课时共性问题

模块二:同学自主完成补充资料上的2题,3题,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