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食荔枝》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感受豪放风格。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4.背诵本首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豪放派代表词人,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赤壁赋》。
旷世奇才
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擅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画擅枯木怪石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步入仕途后却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他受宦海沉浮之苦,因反对宰相王安石变法,自求外放;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任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三咏赤壁,写下“两赋一词”。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
(二)创作背景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交代写作内容。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所以此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之处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文体常识
怀古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重点实词积累
①故垒:
②羽扇纶巾:
③樯橹:
④故国:
⑤华发:
⑥尊:
⑦酹:
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儒者装束,指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代指曹操战船(借代)。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指赤壁古战场。
花白的头发。
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诗意理解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一)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上下片内容。
(二)原文探究——上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以及由大江一去不复返所引发的时光易逝之感。
观眼前之景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与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人道是”说明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所在地。
“三国周郎赤壁”一句点出了词人最景仰的英雄,为下阕缅怀周瑜伏下一笔。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二)原文探究——上阙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雄伟壮丽
气势恢宏
江山如画
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夸张
比喻
视听
2.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对此句进行赏析。
承上:对眼前之景的概括。
启下:如画的江山,真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驰骋征战之地。
(二)原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