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1《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文件大小:31.89 MB
总页数:4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46千字
文档摘要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之后为《德经》44章,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一共81章。;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干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然后,老子就骑着青牛走了,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楚王丟失了最爱的弓

楚王说: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孔子说:何必曰楚?王失弓,人得之。

老子说:何必曰人?失弓得之;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

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

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条;思考:联系现实生活,“无”都在哪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企者不立,??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企者、跨者;2.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3.怎样理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思考: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2.知足者指的是“知足常乐”吗?那知足是否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意思?;3.怎样理解“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①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

②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三、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四、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五、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小结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