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取关键句,理解文本中的观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各个部分和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学习文中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123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并准确严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文章主题,体会文章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感受强大的思想力量。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课堂讲授法、分组讨论法2课时教法与学法学习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习主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的试金石。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活动一: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二、学习活动胡福明,生于1935年,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改为哲学系)任教。曾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1978年5月11日,由其主创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1.作者简介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组组长请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这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于1978年5月11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写作背景
①“实践”,即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②“检验”,检查并验证。③“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④“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⑤“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3.题目解说题目明确地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4.文体知识(1)特约评论员文章概念: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特点: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2)社论①概念:新闻评论的一种,代表了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被称为“政治风向标”。②内容: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影响。③作者: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不署名具体姓名,一般只署名“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记者”。
④类型阐述型: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启迪型: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并给人们以启迪。评介型:对有典型意义的或重要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褒贬、评论,深刻揭示本质,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论辩型: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意在辨别是非、伸张正义、引导舆论,具有较强的战斗性。礼仪和纪念型:评述和纪念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及重要外交礼节性活动,结合当前形势和任务,揭示活动的现实意义,陈述时代使命,展望前景等。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4.资料链接(1)“左”倾机会主义路线5.资料链接“左”倾思想如果形成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
(2)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右倾是在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