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高一历史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2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
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人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B.②地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地莎草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
D.④地曾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于古希腊地区,④所在位置符合,D项正确;从1到9的数字以及0是古印度人创造发明的,而①所在位置是两河流域,排除A项;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诞生于两河流域,②所在位置是埃及地区,排除B项;莎草纸是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③所在位置是印度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2.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直接把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统治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也都把被征服地区变成行省,古希腊人却在海外建立了独立于母国的城邦,并未形成统一的帝国。产生这两种不同对外扩张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性质的不同B.风俗习惯的迥异C.管理水平的高低D.文明属性的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体现的是古代世界国家对外扩张呈现不同的特征,一种是征服的方式,一种是移民的方式,这主要和文明属性的差异有关,如前者为专制国家、农业国家,后者实行民主政治,发展工商业和海上贸易,D项正确;材料所述国家的社会性质均属于奴隶制社会,排除A项;影响国家对外扩张方式的主要是国家体制和文明特性,风俗习惯的迥异、管理水平的高低相比之下是次要原因,排除B项、C项。故选D项。
3.《一千零一夜》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中世纪阿拉伯、中近东各族人民集体创作并经广大市井艺人在几百年间不断补充、修改、加工、编纂而成的。书中故事来源有三个:相当一部分来自建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的故事;一部分来自当时在民间流传的波斯故事集;另一部分来自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故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阿拉伯()
A.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继承、融合、发展古代世界文化
C.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水上贸易
D.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8世纪(阿拉伯)。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文学作品,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才终于成书,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在8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是文化的融合,而不是经济贸易,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阿拉伯自身的文化特色,而并非强调阿拉伯国家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4.大津巴布韦遗址总面积近40公顷,主体建筑物均由花岗石砌成,其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地区。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包括纺锤、黄金及青铜手镯、铸钱的泥模、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此外还有梯田、水渠、水井等遗迹。这可用于说明古代津巴布韦()
A.文明演进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B.城市建造技术在非洲领先
C.文明发展兼具独立性和包容性ID.对外贸易居社会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主体建筑物均由花岗石砌成,其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地区”“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可知,大津巴布韦拥有独特的文明,在文明发展中还广泛与外部文明进行交流,这反映出古代津巴布韦文明的发展兼具独立性和包容性,C项正确;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了伊斯兰世界的陶瓷和玻璃等,仅能反映出古代津巴布韦与伊斯兰世界存在交流,无法说明穆斯林文化对大津巴布韦文明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A项;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展现了独特的建造技术和审美,但材料未将其与非洲其他地方的建筑做对比,无法得知建造技术领先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津巴布韦文明既发展农业、手工业,也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体现了其社会经济多元的特点,但材料未涉及各项经济活动的对比,无法得出对外贸易居社会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5.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