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种群与群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学案(含解析).pdf
文件大小:758.61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49万字
文档摘要

20

()种群与群落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

易混易错梳理

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

①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当出生率高

于死亡率、迁入率高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反之,种群密度减小。

②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

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二、三种种群调查方法

三种种群的调査方法分別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显微计数法。样方法适用植物或活动范

围小的动物,关键做到样方适当,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适用于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关键做到标志动物与未被标志动物被捕获的概率相同;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微生物,计算时不

要忘记稀释倍数

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

①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

比较均匀的地段。

②植物个体的大小不同,所选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m2。

③计数原则:样方内的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

1

注:实心圆表示应统计或计数的个体

2.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不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

②标志物不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③调查期中,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

④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重新捕获的概率相等。

⑤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3.种群密度调查数据的偏差分析

(1)偏高:一般情况下,导致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比实际数值小的因素,都会导致最终

的调查数据偏高,如被标记的个体不容易再次捕获、标志物脱落等,都会导致调查数据偏

高。

(2)偏低:若被标记的个体标志明显,第二次更容易被捕获,或者捕捉时只捕捉某种个体

(如用大网眼渔具捕获大鱼)会导致调查数据偏低。

三、两种增长模型的两个区别

JS

“”型曲线与“”型曲线的两个区别是:条件不同和增长特点不同。

(1)“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①区别

类型“J”型曲线“S”型曲线

前提条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自然条件:食物、空间有限、存在

件适宜、没有敌害、疾病等天敌等

曲线模

2

种群增

长速率

曲线

特点无K值,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有K值,K/2时增长速率最大

②联系

解读: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的影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就是通

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如图)。两种增长方式的变化:

环境阻力逐渐增大

J”――――――――――→S

“型曲线“”型曲线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应用

K

①值的应用

a.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b.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消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

等),降低K值。

c.合理确定载牧量:

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K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K值,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K

稳定性,导致值下降。

②K/2值的应用

a.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对养殖的

K/2

生物进行捕捞(捕获)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在值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