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专题05:诗词赏析专题(练习)(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46.78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9.74千字
文档摘要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天津专用)解析版

专题五:诗词赏析专题(练习)

目录

TOC\o1-2\h\u一、基础模拟练

二、真题实战练

三、重难创新练

1.下面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诗人借助夸张的笔法抒写了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B.“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两句用极为夸张的笔法,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垂钓”“忽复乘舟”二句运用典故,写出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明梦想还在。

D.这首诗的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凸显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金尊清酒”“玉盘珍羞”两句用极为夸张的笔法,表面上看是描绘了一场豪华的宴会场景,仿佛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与后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理解错误;

故选B。

2.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古乐府旧题,诗人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越的斗争精神。

B.“角声”两句作者不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只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秋色”则展现出雄浑壮烈之美。

C.“塞上燕脂凝夜紫”从侧面描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半卷红旗”则写乘夜奔袭之状,悲壮气氛更加浓烈。

D.结尾诗人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同时借用燕昭王的典故,直接点出主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为: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结尾诗人借用燕昭王的典故,并不是直接点出主旨,而是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属于间接表达主旨。

故选D。

3.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狂”字贯穿全词,上片叙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虚转实,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情怀之“狂”。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手法表现军容之盛,士气之高,场面十分宏大;“卷”字凸显行进之快,表现出猎者高昂的情绪。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几句意思是说我痛饮美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虽然我的鬓角稍白,但是这又何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作最后运用典故,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鲜明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有误,这首词上片写打猎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故选A。

4.对下面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们的复杂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是游子漂泊他乡的情感。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写“烟”“落日”,但蕴含的情感不同。

C.“羌管悠悠霜满地”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胡琴琵琶与羌笛”,都写出了军中饮酒奏乐的热烈与隆重。

D.“将军白发征夫泪”含有思乡、爱国之情,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含有忧国念家、叹息衰老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为: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这一句话中羌管之声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写出了将士远戍边疆的愁苦、满怀乡愁的思念。而不是军中宴饮奏乐的热闹场面。

故选C。

5.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不易和劳动的艰辛,“满面尘灰”两句是对卖炭翁肖像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底层劳苦人民的形象。

B.“可怜身上”两句真切地表现了卖炭翁复杂的心理活动:穿着单薄自然希望天暖,但担心炭不值钱,又不得不盼望天气更冷。

C.“一尺雪”“冰辙”的环境烘托老翁“衣正单”,“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