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8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语法知识点+练习题
知识概述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知识精讲
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句子
1.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2.句子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1)主谓句:她‖瓜子脸;她‖身份特殊
(2)非主谓句:蛇!站住!?好大的雨呀!?禁止吸烟!?嘿!
4.单句的成分及概念:
(1)句子成分及位置:[状]+(定)+主+[状]+谓+补+(定)+宾
(2)概念:
a.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c.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e.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f.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5.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
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第三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的前边和宾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的前面或主语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
6.两个特殊的句子:
①双宾语: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如:
a.给我笔??
b.教你(一首)歌②兼语句:是指一个成分一身兼二任,既做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做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这样的句子叫兼语句。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
如:
a.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兼语句)
b.叔叔‖打电话叫我去。(连动套接兼语)
7.句子成分分析示例:
【符号】:()定语,[]状语,补语,‖隔主谓,?宾语,?兼语
①苹果‖[一共]两公斤
②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
③(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文化)的繁荣。
④(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⑤只顾自己,不顾集体,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思想。
⑥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
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