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件大小:520.21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7.83千字
文档摘要

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点A(2,-1)关于y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

A.(2,1) B.(-2,1) C.(2,-1) D.(-2,-1)

2、数轴上A?B?C三点分别对应实数a?b?c,点A?C关于点B对称,若,,则下列各数中,与C最接近的数是(???????)

A.4 B.4.5 C.5 D.5.5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

B.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

D.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两类

4、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我们把点叫做点P的伴随点,已知点的伴随点为,点的伴随点为,点的伴随点为,…,这样依次得点A1,A2,A3,…,,…,若点的坐标为,则点A2021的坐标为()

A. B. C. D.

6、计算=(???????)

A. B. C. D.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3,1)与点Q(2,b+1)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是(???????)

A.1 B.2 C.3 D.4

二、多选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分)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边的长分别为1,2,则第三边的边长为(???????)

A.3 B. C. D.1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平方根是 B.负数没有立方根

C. D.1的立方根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

B.点到轴的距离是1

C.若,,那么点在第四象限

D.点,一定在第二象限

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

三、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点P关于x轴对称点是,点P关于y轴对称点是,则__________.

2、阅读材料:若ab=N,则b=logaN,称b为以a为底N的对数,例如23=8,则log28=log223=3.根据材料填空:log39=_____.

3、-8的立方根与的平方根的和是______.

4、若将三个数,,表示在数轴上,则被如图所示的墨迹覆盖的数是________.

5、已知有意义,如果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

6、计算:=_______.

7、对于实数,定义运算.若,则_____.

8、附加题: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

①3,4,5;

②5,12,13;

③7,24,25;

④9,40,41;…

请你写出有以上规律的第⑤组勾股数:________.

9、若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则代数式的值是______.

10、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现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四、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鹏等三位同学在滨海大道红树林路段,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米的P处.这时,一辆富康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秒,并测得∠APO=60°,∠BPO=45°,试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每小时80千米的限制速度?

2、计算:.

3、对于实数a,我们规定:用符号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称为a的根整数,例如:,=3.

(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

(2)若,写出满足题意的x的整数值.

如果我们对a连续求根整数,直到结果为1为止.例如:对10连续求根整数2次=1,这时候结果为1.

(3)对100连续求根整数,次之后结果为1.

(4)只需进行3次连续求根整数运算后结果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

4、观察下列两个等式:,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成立的一对有理数,为“同心有理数对”,记为,如:数对,,都是“同心有理数对”.

(1)数对,是“同心有理数对”的是;

(2)若是“同心有理数对”,求的值;

(3)若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