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才迎财神,初四我就来讲一个发财的故事
本来今天是推送影评的,易烊千玺的《奇迹笨小孩》。我初二就写好了,电影太多
了,要一篇-篇的发,没想到,初三的时候某个大V也写了一篇影评,也写这部电
影,人家提前几个小时就发出来了,观点撞车了。
我写好的主题就是爱拼才会赢,讲述深圳速度,讲述一代人睡地板创业致富的故
事,是个很好的题材,积极,乐观,而且和春晚其中一个主题,年轻人创业也是很
吻合的。
我的影评脉络实际上就是参考春晚,催婚催生鼓励年轻人创业,一直是沿着这条线
来解读。
现在事已至此,就像衣服撞衫没法穿,观点撞车也就没法发了。否则会被你们笑
话,说我没创意。
那咱们今天干脆嗨一下,我聊一点你看不到的内容,用两种思路来解读这本电影。
—种是美式的,资本的思路,一种是中式的,奋斗的思路。
我们先简单地回顾下剧情。
四字弟弟在剧中演一个华强北的修手机的青年,叫做景浩。
景浩的爹是个抛妻弃子的渣男,景浩的娘撒手人寰,20岁的景浩带着患有先天性心
脏病急需在一年半内动手术的年幼的妹妹生活。
他辍学了,给人修手机,养活妹妹。
这么短的时间凑不够高昂的手术费,怎么办呢?他拿出全部的积蓄10万块买入—批
出口被退货的报废手机。凭借高超的技术,准备修好它,然后以翻新机的价格卖出
去,这样一把就能净赚80万。
天不随人愿,旧机吃进来,碰到了严打翻新机,出不了货。
眼看着要砸手里了,怎么办呢?他想了一条路,就是把手机拆了,卖零件给手机厂
商张总,作为他们生产低档产品的元器件。
那是堆成一座山的手机,不是景浩个人技术牛叉能够短时间内拆完的。景浩能拿出
来的仅仅是个方案和一个DEMO。
一个人把成品手机拆成零件,还能质检合格,还能二次使用。跟你打造一条生产
线,让随便招进来的工人按照业务流程培训一下就能达到某种合格率,这之间的难
度差别,就像你在家里做一个好吃的汉堡,和你打造一条麦当劳流水线。
张总当然不相信他。但是架不住他狂热的积极性,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
他告诉已经弹尽粮绝的景浩,如果你能在没有定金的情况下,按时达标的提供手机
元器件,那我就按照90万的价格收了你这批货。
景浩已经无路可走了,不赌的话,妹妹就是个死嘛。
于是他开始了创业,租铁皮房,布置工厂,雇佣劳务市场里没人要的人员,听力障
碍的,犯过罪的,沉迷于网吧的三和大神,为什么呢?因为这帮人没人雇,工资
低
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交不起房租,别人不还他钱,有人要偷走他的废
手机拿去炼金,最后,台风来了,他绝望的坐在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没收的厂房门
前,望着被压在废墟下的成堆的手机,呆若木鸡。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完了,下面的部分是结局。
结局一:原版电影的结局。
工人们主动表示,不要工资,帮他把手机挖出来,带回家加工生产,合伙,在景浩
最难的时候,与他同舟共济。
最后把元器件做出来了,张总收购了,很满意,并且还给了景浩未来两年的500万
的合同。
景浩的妹妹得救了,六年后,景浩成长为下一个张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聚光
灯下接受采访。张总和他的那些小伙伴还有妹妹在台下鼓掌。
结局二:我瞎编的。
还是接着结局一,鼓掌完,景浩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坐在台风下的厂门前,原来
这都是一场梦。
从此他身陷债务,妹妹也只能送去别人家收养,或者还可以写得更悲伤一些。我就
不说了。
结局三:还是我瞎编的。
景浩确实成功地把手机拆成元器件,但是张总并没有履约。他知道景浩缺钱,于是
多等了两天,扛不住债务压力,资金链崩溃的景浩,只能把元器件以极低的价格卖
给张总,然后带着妹妹消失在街头。
而张总,转身就把景浩探索出的这条路,安排手下的员工,去开了一条线,他们自
己来做。
你觉得哪个更有可能呢?
接下来,我们分为两种思路,美式的,和中式的。
先从美式,或者讲资本的思路展开。美式思路不正确,所以下面进入收费阶段。
在结局一当中,你觉得张总为什么会给景浩赚80万的机会?或者说,这80万的利
润,买的是什么?
景浩为什么能赚80万的利润?他卖的又是什么?难道是勤奋?是技术?是爱拼才会
赢的笨小孩?
张总买的,是确定性。而景浩卖的,是把不确定性,转换成确定性。
电影中景浩最难的时候去找张总求定金,张总会给他就见鬼了,那就说明他不是一
个合格的商人。
张总当然不可能给他定金,张总要的是一个确定的答案